15年,重庆这所学校的毕业展艺术游“长成”了城市文化节日

30.06.2019  08:04

六月一日,川美美术馆内,市民们用手机拍摄毕业生作品。

重庆日报消息,每年的6月,重庆都会迎来一场艺术的盛宴:“开放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展艺术游”。

这场展览,不仅提升着川美在国内的知名度——近年来,该校本科招生约1500名,报考川美的学生却超过10万人次,报录比近“百里挑一”,还促进着重庆艺术市场的繁荣和文旅融合——从一个展示教学成果的毕业展,衍生出音乐节、创意市集、时装秀、六一艺术嘉年华、艺术大市场等系列活动。

历经15年的沉淀,“开放的六月”已成为重庆人一年一度期待的文化节日,潜移默化地提升着这座城市的艺术气质。

今天是6月的最后一天,我们来讲讲重庆6月里有意思的事,比如“开放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展艺术游活动:

从2005年开始创办,至今已15年;

从最初的鲜为人知,到上万件艺术作品进行展览,20余天时间里,数十万观众“零距离”感受艺术之美;

从原有的黄桷坪校区到拥有黄桷坪、大学城两大校区展场,以及展览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美术馆,还有1.7公里的涂鸦街……

如今,四川美术学院已成为全国少有的现场美育教育大基地。

一位市民的身影倒映在毕业生作品中。

全国少有的现场美育教育大基地

6月9日,端午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也是“开放的六月”大学城校区展出的最后一天。

尽管小雨淅沥,但从早上10点开始,等候入馆的观众便在门口排起了长队,蜿蜒数百米的队伍一直动态保持到了下午4点。作为主展区的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内人头攒动,直至闭馆时,不少观众仍恋恋不舍不想离去。

用壁画手法描绘出酉阳桃花源乡村美景;将烟盒、口香糖等垃圾制作成艺术品……今年“开放的六月”展览,共展出1714名本科生和259名研究生的上万件作品。除美术馆外,大学城校区的展览还分布在学校雕塑系、新媒体艺术系、体育馆、断桥乒乓球馆等地,共7个展区。

在重庆日报记者连续多日的采访中发现,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俨然成为艺术大公园,“六一”、端午节期间尤为热闹。职业艺术家、收藏家、艺术机构高管、艺术爱好者、普通市民等纷至沓来,或观赏,或购画,或交流学习。从西安到重庆创业做服装设计的王小霞,连续一周多从南岸区坐车到大学城观展,“这是一座艺术宝库,每一件作品都值得仔细揣摩。

除了展览,“开放的六月”中的“六一艺术嘉年华”“虎溪公社艺术家工作室开放”等活动,也吸引了不少家庭和教育机构。一家四川自贡的美术培训机构连续四五年带学生前来参观、学习。“早上7:30出发,大约3个小时到重庆。”随同的一位章姓家长说,展览的作品非常丰富且有创新性,是最好的现场教学,可以培养孩子的艺术思维。

来自美术馆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该馆全年进馆人数为110万余人次,而“开放的六月”毕业展期间进馆人数为31万余人次,约占全年进馆总人次的近三成。今年“开放的六月”是历届开放时间最短的,入馆人数也达到了22万人次。

除大学城展区外,5月28日至6月15日,川美公共艺术学院的毕业作品展在九龙坡黄桷坪校区举行。与校园里随处可见的雕塑合影,在“涂鸦墙”信手涂画……除本地观众外,还有辽宁、黑龙江、湖北等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四川美术学院连续15年将学生毕业作品向观众免费开放展览,如此大规模、多数量的展览,在全国少有。”谈到“开放的六月”,重庆市美协秘书长魏东感慨不已。

“‘开放的六月’于2005年开设。”作为“开放的六月”缔造者之一,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杰回忆,15年来,不仅黄桷坪老校区及周边的102厂、坦克库等艺术基地可作展区,“开放的六月”展区持续在扩展,如2010年川美大学城新校区落成;2011年黄桷坪1.7公里的涂鸦街落成;2015年,大学城新校区展览面积为1万多平方米的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建成。

两个校区各系的部分教学楼都会布置成展厅,加上极富艺术气息的川美校园,所以整体在全国是非常大的现场美育教育基地。”张杰说,市民们来美院,看见那些旧的瓦砾、不起眼的青石都可以是艺术品,这就培养了市民发现美、挖掘美、创造美的眼光;小孩子来美院,看见身边的物品经过艺术的加工都可以成为作品,就培育、构建了他们的艺术思维,引导他们拥有成长为艺术家的梦想。

一位市民观看毕业生作品。

学院办学一定要与城市、社会相联系

面对“开放的六月”今天的火爆,张杰欣慰之余,也有些意外。他总结“开放的六月”有八大特点,已成为重庆影响全国的艺术节日。

最初,学校是基于教学的需要。”张杰回忆,以前学生对毕业作品的创作不太重视,随便画一画,学校展览一下,也没多少观众。于是2005年,学校就考虑能不能做个“开放的六月”毕业展,让更多的市民来参观、评价学生的作品,让学生的创作一开始就面向社会、面向生活。

那时,重庆一批艺术家已经名扬四方,但艺术氛围还不是很浓厚。“展出期间,只有零星的观众。”中国美协副主席、重庆市美协主席、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坤回忆最初的情况说,2005年,也就是“开放的六月”第一年,关注活动的人并不多。

艺术教育一定要关注时代!”2006年,学校就想了一些办法,比如让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走秀,用摇滚表演、陶艺制作等吸引更多的市民……令张杰记忆深刻的是,当时学校请一位学生设计了“开放的六月”广告海报——画面上,一堵红砖墙被打破。“这幅画意味着学院办学一定要与城市、社会相联系,这是举办‘开放的六月’的初衷和目的,也是我们的办学方向。”张杰说。

如今,这场盛大的毕业展对教学的反哺作用和影响是巨大的。

市民排队进入川美美术馆。

重庆大学摄影专业的张老师几乎每年都要去看“开放的六月”毕业展。在他的记忆里,“开放的六月”2005年至2008年期间,观众还比较少,学生的作品多以人物、习作为主,是教学层面的总结。到了2010年前后,随着学生视野的开阔,毕业作品艺术语言也丰富起来。“学生开始关注国外当代艺术作品,也关注艺术市场,采取比较好的视觉效果进行表达。”张杰回忆,2008年开始,北京、上海、成都等专业艺术机构便开始关注“开放的六月”,通过毕业展来挖掘艺术人才、收藏作品。

2013年左右,川美的毕业生开始更理性地思考生活。“不再一味模仿国外,也不简单迎合市场;而是用艺术冷静地思考、反映当下生活,反映时代的变迁,作品里有了亲人、邻居、普通劳动者;也有了时代话题,比如对环保、电子时代生活的思考等。”重庆新闻界一位文化记者比较历届活动后有了这样发现。

随着学生们越来越关注时代和社会,市民也愈发喜欢来看毕业展。2017年,“开放的六月”观展人数增长到17万余人次;2018年,“开放的六月”毕业生作品首次突破1万件,达到历史最大规模。

以前毕业生的创作大多比较‘小我’,关注个人的‘小悲欢’。但通过一届又一届的毕业展,学生与社会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桥梁,培养出他们更多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这对艺术教育是有益的促进作用。”四川美术学院教务处长王天祥认为。

将重庆的红色资源拍成影视动画作品,将边角地设计成美丽的公园……重庆日报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今年川美设计类专业大多数作品都围绕乡村振兴、城市品质提升等进行设计;中国画系、公共艺术学院等则采取项目引导的方式,鼓励毕业生申报“三贴近”(学科建设贴近重庆发展任务、学术研究贴近重庆发展要求、学生培养方向贴近重庆发展需求)项目并进行创作,学生们以重庆的大足石刻、桥、桃花源等元素,创作出异彩纷呈的书法、国画等作品。

川美作为西南地区唯一的专业美术院校,在国内高等美术教育领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高校的使命是立德树人。办什么样的大学,为谁培养人才,培养怎样的人才,艺术院校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坚持开放办学。”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黄政介绍,“开放的六月”吸引了来自北京、浙江、四川、广西等多地的师生前来观摩学习;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学校本科招生约1500名,但报考的学生却超过10万人次,报录比近“百里挑一”。

黄政说,“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让学生在贴近时代、地方、产业的引导下,开展艺术创作。如学校成立了重大题材创作中心和设计创新中心,开展讴歌党、讴歌祖国等大题材创作;成立了艺术与乡村振兴研究院,着力开展乡村文化振兴、文旅、农旅结合等设计;成立重庆城市形象设计研究院,开展城市美学的研究与实践;结合智能化产业发展,筹备全国第一个智能设计专业;结合文化扶贫,在黔江、巫溪、石柱、酉阳等地开展文化扶贫工作……更进一步发挥艺术创造生活美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作用。

毕业生制作的工艺品。

旅游“打卡地”助力重庆文旅融合

太上老君的坐骑是青牛、二郎神的坐骑是哮天犬……《神·骑》是2018届川美艺术设计学院大四学生彭琬棠运用《封神榜》里神灵坐骑的元素,设计的一组形态各异儿童座椅毕业作品。一家浙江的儿童家具公司通过微信看到彭琬棠这套中国风的作品,便在“开放的六月”展览期间赶往重庆,希望将这个作品转化为商品进入市场。

类似这样通过“开放的六月”选才、选作品的事情,每年都在发生。“作品被艺术机构、画廊或商家选中,意味着被市场接纳,这对学生今后走职业艺术家或创业的道路非常重要。”采访中,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多家艺术机构负责人表示,“开放的六月”为毕业生搭建起与市场沟通的桥梁,非常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

不但可以逛,还可以买。”用《西游记》元素制作的餐具,“格格风”的中式家具……家住渝北的钱碾连续几年都在“开放的人六月”毕业展上“”回自己喜欢的文创产品,“因为这些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代表作者的思考、独特的创作风格。

扫描在展区随处可见的二维码,登录公众号,便可在重庆艺术大市场网络平台上欣赏到部分毕业生作品,并在线询价购买……正是在“开放的六月”的基础上,去年六月,重庆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建立起重庆市首个市级艺术品展示交易平台——重庆艺术大市场。

“‘开放的六月’充分体现了‘开放’二字,不仅学校将大门打开,学生的创作思维也被打开,观众的审美视角也被打开,让美走进千家万户,这些都为艺术创作和艺术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市政协委员、重庆悦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菊梦多年来一直关注“开放的六月”。“‘开放的六月’规模一年比一年大,作品一年比一年好,影响力也一年比一年大。每年开展的时候,我都鼓励身边的人去选择、收藏作品,因为收藏作品就是收藏审美、收藏观念、收藏价值、收藏资本,这必将为重庆的文化繁荣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对优化重庆艺术创作生态产生积极的影响。”王菊梦认为。

毕业生设计的各种文创作品。

重庆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副总裁程锋介绍,如今,重庆艺术大市场在前端已建成川美艺术服务中心,位于虎溪社区的服务中心可观展、提供行业资讯等,形成资源聚合的窗口;在中端,依托文交所,通过“电商平台+交易所”的方式,实现线上交易结算;在后端,则联合金山意库建立了重庆艺术大市场线下中心,在“开放的六月”基础上推进常态化活动的展览和交易活动等。

事实上,“开放的六月”不仅促进了重庆艺术市场的发展,也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和文旅融合的发展。作为川美老校区所在地的九龙坡区,已和川美合作举办“开放的六月·川美创谷艺术游”近10年。

从最初相对单一的画展,创谷游衍生出时装秀、音乐节、创意市集等活动;从以川美为主,到西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文理学院等多所高校参与;在活动地点上,也从黄桷坪延伸到杨家坪、巴国城一带……”九龙坡区文旅委书记彭斌介绍,在今年的“创谷游”中,九龙坡首次联合贵州、云南等地的旅游协会及企业代表,进行了艺术研学游。“我们拟将川美校园、黄桷坪涂鸦街、建川博物馆、钢琴博物馆等地串联,推广九龙坡区的特色旅游文化,文旅结合推动全域旅游升级。”彭斌说,正是在川美“开放的六月”毕业展的基础上,“创谷游”日益发展为内容丰富的文化品牌活动。来自九龙坡区的统计数据显示,自“创谷游”举办以来,累计参与企业达640余家,签订文化产业、文旅融合等合作协议160余份,协议金额达9.8亿元,参与人数达260余万人,惠及群众达140万余人。

“开放的六月”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聚集。渝北、荣昌、璧山、酉阳等多个区县均密切关注“开放的六月”并寻找资源与学校进行合作。川美也正在打造“环川美艺术生态圈”,拟将以前与璧山、九龙坡、沙坪坝、北碚等区县校地合作的基地由“点-线-面”进行整合,让更多大学生围绕地方经济、产业进行创作,用艺术提升重庆的内涵和价值。

如果说山水是重庆的颜值,那么‘开放的六月’一次次提升并强化着一座城市的气质。”市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旅游本身具有非常强的文化性,一年一度“开放的六月”正日益成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为一座城市的血脉注入艺术的基因。”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文化旅游是重庆市今后着重打造的产业之一。”该负责人认为,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的推广流行,重庆正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之一。下一步,将大力挖掘和利用好川美的资源和“开放的六月”这样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增强城市吸引力。

一位小女孩观看文创作品。

声音》》

艺术节庆活动提升城市品牌价值

每年6月,“‘开放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展艺术游”活动已成为一场艺术盛宴、一个城市的文化节日。就如何利用艺术节庆活动来提升城市品牌价值这一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专家学者。

中国美协副主席、重庆市美协主席、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美国圣母大学、瑞士卢塞恩大学等国外高校在毕业季时,都会向公众开放,一方面是让教学成果让公众检阅,另一方面也形成学校与社会沟通的平台。高校具有极其丰富的资源,哈佛、牛津等许多著名的大学都是公众向往的旅游胜地,因此大学应尽量向公众开放,以形成学校与社会良好的互动氛围,从而带动整个社会审美趣味或创新精神的提升。

重庆市政府旅游发展高级顾问、重庆师范大学旅游与发展中心主任罗兹柏:重庆文化艺术的繁荣与近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不无关系。随着重庆“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以及“三个作用”的确立,重庆在国家区域发展和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格局中都肩负着更多的责任。“开放的六月”日益形成一种有影响的文化现象,可以借用这个资源,形成城市的文化节日或艺术节,进一步提升重庆的吸引力和文化内涵。

成都蓝顶美术馆运营总监王乐佳:艺术节庆是展现一个国家或城市文化魅力的极好表现形式,也可促进艺术教育与社会普及工作。新加坡、爱丁堡、维也纳、林肯等国家和城市,以及北京的798和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都有利用艺术基地举办艺术节、音乐节等活动。这些艺术节大都注重开放性和国际化,注重与众不同的特色,体现城市、国家的魅力,达到标志性的品牌效应。比如爱丁堡艺术节最大的特色与优势是观众热情的参与,节日开放、自由、多元,许多民间小型的乐队、剧团完全不限时段、地点的演出,尽情地展示,各大媒体也会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如直播或转播对艺术节进行报道。这样的活动既有利于促进民间艺术的发展,对艺术节自身的品牌化、特色化也得到宣传。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院长余明阳教授:重庆目前到了城市品牌升级的关键阶段。近来重庆屡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不断朝着国际化大都市迈进。在重庆举办的智博会,以及相继在重庆举行的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论坛等一系列大型国际性会议活动,大大提升了重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重庆要提升品牌价值,还应该有展现其魅力的载体,可打造更多世界影响力的标志性活动,同时更多地利用互联网进行传播推广,将重庆的旅游资源、人文资源开发出来,让重庆的名片更加清晰,重庆的形象将更加靓丽。

重庆日报记者 李星婷 本版图片均由记者龙帆摄

原标题:“开放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展艺术游  一场校园美术展 15年“长成”城市文化节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