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避暑旅游目的地亟待升级

25.07.2018  17:54

  避暑旅游,对重庆市民而言可谓是一种“刚需”。有研究机构测算,重庆市民的避暑旅游需求潜力约为500亿元,直接带火周边多个兄弟省的避暑经济。

  事实上,我市山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75.33%,其中中海拔区就占全市总面积的23.37%,最高海拔达2796.8米,拥有非常丰富的“”资源。

  如何把“”资源变成“”产业,唱响旅游“夏季歌”,是我市不少区县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避暑游需求旺盛但供给不足

  重庆避暑旅游市场有多火?

  夏天一到,你到解放碑周边走一圈,就能发现端倪。户外广告、灯箱广告、商务楼电梯广告……避暑内容可谓铺天盖地,占据广告产业“半壁江山”。

  去年,为了避暑方便,家住渝北区冉家坝新城丽都小区的刘女士到贵州桐梓买了一套40多平方米的新房,花了9万多元。前两天,她带着小孙子前去避暑,与同小区居民搭讪,发现大多数人都操重庆口音,去菜市场买菜,“重庆话”更是成了主流语。

  除了桐梓,在习水、利川、赤水等地,夏天一到,重庆人的身影也是络绎不绝。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重庆市民的避暑旅游需求潜力约为500亿元,占全市旅游总收入20%左右,直接带火了贵州、湖北、四川等周边省市的避暑经济。其中,去年暑期,重庆前往贵州的游客就达568.49万人次,占贵州暑期旅游接待总量近10%,居全国入黔游客的首位。

  由此可见,重庆避暑产业可谓自带“粉丝”。那么,重庆本地避暑旅游目的地表现如何呢?

  重庆有“家底”,山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75.33%,中海拔区就占全市总面积的23.37%。其中,全市拥有1200米海拔以上高山的区县达22个,包括巫溪阴条岭(2796.8米)、城口光头山(2685米)、巫山太平山(2680米)、开州一字梁(2618米)、南川金佛山(2251米)、奉节猫儿梁(2123米)、武隆磨槽湾(2033米)、黔江灰千梁子(1938米)、石柱大风堡(1934米)等,但其中配套设施完善、知名度较大的避暑纳凉地却只有武隆仙女山、石柱黄水、万盛黑山谷、江津四面山、南川金佛山等为数不多的地方。

  近年来,我市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全市旅游资源单体4042个,其中优良级达230个,拥有4A级以上景区94个,但年接待量超过100人次的仅33个,未形成如贵州避暑、东北滑雪等耳熟能详的品牌主题。

  换句话说,重庆避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本地避暑旅游目的地有增速,但总量不大,供给不足,对区域经济提质增效的贡献有限。

  “休闲+康养”是发展新趋势

  本地避暑旅游目的地需要补课。问题是,如何补?

  近日,在2018休闲旅游发展与品质峰会上,原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表示,形式自由、用时较长、消费较高的休闲旅游,正在成为我国旅游发展新趋势。2017年,休闲度假旅游在整体旅游市场占比超过50%,已经占国民旅游活动的“半壁江山”。

  “所谓休闲旅游,就是以休闲为目的,以旅游资源为条件而开展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具有形式自由、修身养性、停留时间较长、消费水平较高等特点。”中国旅游研究院战略所所长吴普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避暑旅游正好具有这些特点。

  吴普称,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立足山地资源优势,以全域旅游为牵引,融合“大生态”“大农业”“大康养”“大休闲”等内容,打造全国首选山地休闲避暑旅游目的地,大有可为。

  在他看来,广阔的武陵山腹地和长江三峡腹地是“主战场”,既是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具体实践,又利于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具体路径包括:大力发展中医药康养、运动康养、森林康养、乡村康养、休闲避暑等。

  将培育100个康养和避暑目的地

  上个月,我市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

  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全力打造重庆旅游业发展升级版,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唱响“山水之城·美丽之地”,让八方游客在重庆“行千里·致广大”。

  “”好重庆旅游业发展升级版这篇大文章,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精准发力、久久为功。要注重全域化发展、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等。

  其中,注重全季节体验,要唱响旅游“四季歌”“二十四节气歌”,实现全年旅游丰富多彩、春夏秋冬各有特色、白天夜间相得益彰,让游客春赏花、夏消暑、秋观叶、冬玩雪,一年四季都是旺季、没有淡季。

  市旅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市将依托大山大水、绿色生态等特色资源,以“山水重庆·生态康养”为主题,建设一批国家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培育100个生态康养和休闲避暑旅游目的地。打响重庆避暑旅游目的地品牌,实施好休闲避暑康养旅游升级工程,把宝贵的“”资源变成优质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