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长江上游生态修复难在哪
重庆最大、距离主城最近的长江生态广阳岛,在蓝天碧水间宛若一颗江上明珠,妩媚动人。(特约摄影 钟志兵)
重庆日报消息,5月20日,《重庆市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实施方案》发布。我市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的目标是,到2020年年底,长江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的国控断面比例达到95.2%以上,不出现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的国控断面;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比例高于97%
长江生态保护与修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广、涉及问题多,且相互影响,相互渗透。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中国重要的淡水资源储备库、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区。长江生态保护与修复问题,应从哪些角度来认识?重庆下一步工作重点在哪儿?需要梳理和聚焦。
6月28日,重庆市生产力发展中心、市生态环境局、重庆社会科学院、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围绕重庆长江上游生态修复问题,邀请相关部门、区县和专家学者,以圆桌会的形式,进行探讨。交流中,大家形成共识:重庆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和修复,需要注意把握好其阶段性、区域性和示范性。
在嘉陵江北碚区段,工人在拆解餐饮船。特约摄影 秦廷富
责任
地处长江上游的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关口,对三峡库区393亿立方米国家战略水资源储备库和承担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新时代重庆生态文明建设,2016年1月和今年4月,两次考察重庆。2016年他强调,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今年,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韩列松认为,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最后一道关口,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重庆的责任所系、发展所需、民心所向,更是重庆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实践。
牢固树立“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也成为圆桌会上,各个职能部门的共识。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向霆坦言,2017年7月以来,重庆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长江上游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例如,2018年7月,市政府发布了《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面积2.04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4.82%,生态空间管控得到有效强化。一批突出环境问题“硬骨头”得到有效解决,主城两江106艘餐饮船舶被取缔,九龙坡大件码头完成搬迁,95宗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退出,缙云山、水磨溪湿地、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等保护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
付出总有回报。数据显示:2018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4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0.5%,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6天,同比增加13天,优良天数比例达86.6%。全市功能区土壤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石柱水磨溪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工人正在植树造林。特约摄影 龙帆
难点
5月20日,《重庆市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实施方案》发布。我市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的目标是,到2020年年底,长江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的国控断面比例达到95.2%以上,不出现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的国控断面;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比例高于97%。
“到2020年底已不足两年,加速长江修复已进入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向霆坦言,长江上游重庆段生态修复面临形势依然严峻。
向霆表示,主要问题体现在,我市自然生态环境本身比较脆弱,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耕地面积不足、质量不高,地质灾害隐患较多、分布广泛,石漠化、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同时,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难度大。水环境治理方面,虽然我市2018年4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0.5%,但与2020年达到95.2%的目标还有4.7个百分点差距,如污水偷排直排乱排给长江水质造成安全风险、长江流域环境风险安全事件易发多发、环境风险隐患企业多。大气环境治理方面,空气质量达标面临夏秋季臭氧超标、冬春季PM2.5超标、全年二氧化氮超标“三重压力”。土壤和固废治理方面,我市是全国三磷(磷矿、磷化工、磷石膏库)七大重点风险管控区之一,净土保卫战历史遗留问题多。
同时,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和修复还需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依然存在,主城“四山”“两江四岸”滨江地带、三峡库区重庆段消落带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修复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均是长江上游重庆段生态修复的难点。
因为工作着力点不一,各个部门眼中生态问题难点也各有侧重。
“强化以水生态修复与保护为前提的水资源管理,是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市水利局党组成员谢飞坦言,当前我市面临的“新”“老”水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水少”问题未根本得到扭转,全市人均水资源量约1700立方米,约为全国人均的4/5,世界的1/5,属于中度缺水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二是“水脏”问题仍然不可忽视,全市虽已整治完成48段黑臭水体,基本消除了黑臭,但距离河流水质达标仍有不少差距。
三是“水浑”问题急需加大力度,三峡库区仍有水土流失面积2.87万平方公里,同时水土流失治理标准不高,水土保持的综合功能和效益未能高水平实现。
四是“水损”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我市全社会节水意识和节水管理仍比较薄弱,节水减排、节水减污的理念还未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韩列松认为,生态保护与修复涉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利、城乡建设、林业等多个部门,各部门需进一步加强协调协作,更好地发挥各自的职能职责,提升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合力。
创新
今年3月27日,江北区与酉阳县签订了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江北区按照造林费1000元/亩、管护费100元/亩/年(按15年进行计算),向酉阳县购买7.5万亩森林面积指标,成交总额达到1.875亿元,按照3∶3∶4的比例分三年支付给酉阳县。
这是我市创新探索建立森林覆盖率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以来的首单协议。
《重庆市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实施方案》显示,重庆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任务将在强化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排查整治排污口、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加强航运污染防治、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生态系统管护八个方面发力。
面对长江上游生态修复中存在的问题,要在2020年底前完成既定目标,除了加大力度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外,无疑,创新的体制和政策,才能让长江上游重庆段生态修复取得显著成效。
重庆市林业局副局长王声斌透露,近年来,我市林业生态建设在创新机制、体制上的大胆探索,正在为加快长江上游生态修复闯出一条新路。
为持续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我市创新建立提高森林覆盖率的绩效激励机制,即以全市2022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5%目标值为基数,向全市各区县下达统一的目标考核任务,未达到目标值的区县努力提高森林覆盖率,或者向森林覆盖率高出目标值(60%以上)的区县购买森林覆盖率指标,建立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新机制。购买与出售森林面积指标区县根据森林所在位置、质量、造林及管护成本,协商确认森林面积指标价格,从2019年开始分年度购买森林面积指标,于2021年12月底前购买完毕。
在王声斌看来,这一新机制激励区县政府切实履行提高森林覆盖率职责,由过去被动完成植树造林任务转变为主动加强国土绿化工作,让保护发展生态的地方不吃亏、能受益,促进森林资源保护与全域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
与此同时,我市林业生态建设还将借鉴“地票”的经验,在严格林地征占用总额控制的前提下,探索林地林木生态价值量“先补后占”新机制,对征占用林地用于商业开发的土地实行“林票”拍卖制度,开辟生态补偿新渠道,通过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林地林木生态价值量占补平衡,让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林地价值。
此外,我市正探索推进林长制试点、重点生态区非国有生态赎买试点、林地有偿退出机制试点、林业投融资改革等创新实践,着力构建林业生态建设长效机制,以充分调动政府、市场、社会的力量,让林业生态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
除了体制机制的创新,运用创新的技术和手段,同样是长江上游生态修复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
市水利局党组成员谢飞介绍,我市将启动智慧河长建设。市级部门加强协作,推动涉水监测监控信息共享、数据交互,形成治水合力。同时深入实施“河长制+互联网”,充分运用微信、微博、App等社交平台,畅通投诉曝光渠道,建立举报奖励机制,探索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生态建设投入模式,让群众护河、企业治水成为一种自觉和常态。
向霆也认为,在加大环境风险管控力度中,应着力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机器人”开展入河排污口大数据监测溯源分析,建议建立智慧重庆大气大数据监管平台,收集各类数据,构建“蓝天日历”“数据仪表盘”“智慧重庆多维动态数据视图”等。
示范
“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是总书记对重庆提出发挥“三个作用”之一。
发挥示范作用,就是要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当好“先行者”“排头兵”,加快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在推进长江上游生态修复的各项目标任务中,也需要有承载示范作用的示范点。位于铜锣山、明月山之间,重庆主城区面积最大的江心绿岛重庆广阳岛,正是其一。
广阳岛是长江流域的“生态宝岛”。按照国家决策部署,广阳岛片区将开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7月1日,市委常委会议审议了广阳岛片区规划方案和关于加强广阳岛片区规划管理的决定。
会议提出,广阳岛要在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上作出示范,多给生态“留白”、多给自然“添绿”。要在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上作出示范,统筹推进一江两岸山体、水系、湿地、消落区等治理保护。要在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上作出示范,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家园。要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上作出示范,坚定不移走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城市发展路子。要在依法保护、依法监管上作出示范,做到规划先行、立法先行。要在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上作出示范,积极探索开发建设新路径新模式。
与此同时,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的创建,也是令人期待的示范项目。
国家气象公园是集体验生态气候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特定旅游区域,以挖掘气象旅游资源为主体,具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科学、文化价值,具有观赏游览、休闲养生、文化研究、科普教育等功能。重庆市气象局副局长顾骏强介绍说,2019年,重庆三峡地区被确定为首批国家气象公园试点建设地区。
根据规划,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将以重庆三峡为主基线,将长江、嘉陵江、乌江流域的气象主题公园和气象旅游景点,与重庆珍珠状的旅游景点串成精美的项链,打好“三峡牌”。结合该地区气象气候优势,公园将在重点景区景点部署彩云、日出日落、雪景、雾凇等景观监测系统,建立云海、霞光、彩虹等气象景观预报业务系统,规划并推出一批彩虹、云海、日出日落、朝霞晚霞、雪景、雾凇、雪凇等天气气候景观之旅。
顾骏强认为,通过建设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可助力长江上游绿色旅游业发展,提高公众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认知,有助于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高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风险能力。
观点>>
市委党校经济部副主任孙凌宇
重庆长江生态修复需处理好四大关系
圆桌会上,市委党校经济部副主任孙凌宇提出,推进重庆长江生态修复,需要处理好四大关系。
孙凌宇认为,修复生态环境不能简单等同于修复自然生态环境。在修复方式上,要处理好人工修复和自然修复之间的关系。自然生态修复并不排斥人的活动,更不排斥有助于提升生态恢复的技术。
在修复导向上,处理好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之间的关系。孙凌宇说,重庆在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多数以植被覆盖率、河流或土壤中某些元素数值的高低作为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完成的考核指标,这样的修复导向没有考虑整个区域生态功能的改善和提高。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也没有转变到与之相关的城市复兴、城市时代风貌塑造、工业遗产保护等领域,没有做到将修复生态环境所产生的生态效益与当地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融合。
“同时,要处理好修复责任主体和修复资金来源的关系。”孙凌宇认为,按照“谁利用,谁补偿;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的基本原则,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主体应该由国家(政府)、污染者(破坏者)、受益人(使用人)、社会公众共同承担。
在修复结果上,处理好生态修复与修复本身带来的二次污染之间的关系。孙凌宇表示,修复监督制度不完善,缺乏对污染者的问责制度,修复行为责任主体不明确,都会带来“二次污染”问题。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向霆
用制度和法治助力长江生态修复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向霆提出,应当强化利剑执法行动,由市生态环境局与有关部门共建“长江大保护”执法队,高质量完成长江两岸污水直排偷排乱排整改,共抓大保护倒逼长江生态修复。
坚持经济激励和超标惩罚相结合,采用“依法依规依标+经济手段”推动落后产能淘汰,用法律武器助推生态修复。以国家和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抓手,强化日常督察、专项督察,用制度和法治助力长江生态修复。同时在全市范围施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困局,压实企业和经营主体治污责任,形成长江生态保护修复长效工作机制,把长江生态修复建成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作用先行区。
市水利局党组成员谢飞
强化水资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站在强化水资源管理角度,市水利局党组成员谢飞提出,应启动《重庆市节约用水条例》研究,建立节水标准体系,建立节水评价机制,持续深化节水优先体系。充分统筹和利用好三峡后续资金,围绕三峡库区消落带治理、三峡调节堰坝建设、三峡库区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质量提高等策划一批三峡后续项目。严格落实取水许可限批制度,健全取用水统计制度,制定《取用水统计调查制度》。把水土流失治理纳入党政机关及区县目标管理进行考核,持续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加快水库建设补齐缺水短板,推进水源工程建设三年行动。客观评估城乡防洪现状,提升城乡防洪保安能力。
长江上游(重庆段)生态修复我们在行动
2018年7月,市政府发布了《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面积2.04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4.82%。
2018年:
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
4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0.5%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6天,同比增加13天,优良天数比例达86.6%
全市功能区土壤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资料来源: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重庆日报记者 戴娟 (本组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原标题:重庆长江上游生态修复难在哪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