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非遗发展 有市场的非遗项目从来不缺人学

12.07.2016  14:35

  曹光浴是目前舞台上传唱川江号子的唯一一位领唱

  近日,市政府网上公布了我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包括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传统技艺等123项。非遗项目是否都存在收徒难,面临失传的现象?著名导演吴天明执导、反映唢呐民间艺人寻找传人的《百鸟朝凤》是否存在现实版?日前,重庆晚报记者走访了演唱川江号子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曹光浴、中医《针灸·刘氏刺熨疗法》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光瑞,以及市文化委非遗处处长王发荣等人。王发荣说:“有市场的非遗文化项目,从来不缺少人继承。而像民歌、民间舞蹈这类非遗项目要更好地传承,就必须想办法让它们与市场结合。

  川江号子收徒难面临失传

  今年52岁的曹光浴,是现在活跃在舞台上演唱川江号子的唯一一位领唱。曹光浴曾是重庆轮渡公司的船工,因为独特的嗓音和音乐天赋,1987年被巴渝民间艺术大师、川江号子传承人陈邦贵选为传承人培养。“由于我对川江号子的偏爱,学习过程中并没有遇到太多困难,倒是在坚守这条路上,有过一些波折。”曹光浴回忆道。

  由于轮渡行业不景气,2000年曹光浴下岗了。曹光浴说,下岗后5年间,他不停地找工作,很少唱川江号子。“因此我和师傅之间有了嫌隙,他说我整天只顾找工作把川江号子丢在一边了。”曹光浴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师傅陈邦贵以前曾批评他唱出的号子没有沧桑感,在经历了5年的艰辛磨难后,沧桑感反倒悄悄植入进了他的号子里。

  2006年,川江号子被选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可是传承的危机也相应到来。曹光浴说,“我一直在寻找传承人,至今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学院派的人有音乐基础,但缺乏对劳动的感悟,唱不出感情。

  “现在我们将重庆人民路小学选为了传承基地,我定期过去免费授课。之所以选择这所学校,是因为里面的学生大多是农民工子女,他们能更深地体会劳动人民的情感。”曹光浴说,真正原生态川江号子其实已经消失,现在他除了教授基本技巧外,主要是给学生们普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而正式的授课只能等他们过完变声期。

  传统中医传承无碍中外收徒

  今年60岁的刘光瑞是中医《针灸·刘氏刺熨疗法》的第五代传承人,也是该项目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氏刺熨疗法以针灸、火熨、滚石等绝技为主要治疗方式,刘光瑞自幼随父学医,1979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

  说到传承的问题,刘光瑞表示中医的传承照现目前看来并无大碍,“在国内,我有大约百余个徒弟,另外很多外国年青人也来拜我为师。医学无国界,我很乐意把这项民间医术教授给他们。”刘光瑞说。近期他和一些小学校合作,教学生们辨认树林里的草药,培养他们对中医药的兴趣。活动的效果一直不错,连他的外孙女也总是拿着草药向他询问相关知识。

  本栏稿件由重庆晚报记者 范圣卿 采写

  观点

  “非遗文化传承要回归生活而不是被高高悬挂

  “对于非遗项目传承的现状不能一概而论。”王发荣说,像民歌、民间舞蹈等非生产性非遗文化的状况比较困难,而手工技艺类等生产性非遗文化的状况就比较好。非遗文化保护的根本是要将非遗项目和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

  王发荣说:“有市场的非遗文化项目,从来不缺人学。而民歌、民舞这类非遗文化,要更好地传承就必须想办法与市场结合。”王荣发告诉重庆晚报记者,情景剧《印象武隆》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了舞台,使他们在收入上有保障。而像梁平木版年画这类市场需求越来越少的非遗文化项目,市文化委非遗中心会组织举行一些博览会,为他们提供交易的市场。“总之,非遗文化要想传承,必须最终回归生活,而不是被高高悬挂。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