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骄傲!川维这项技术首次走出国门
川维化工公司技术人员在乌兹别克斯坦指导开车工作。
近日,重庆川维化工公司第五批技术人员赶赴乌兹别克斯坦,为天然气部分氧化制乙炔技术许可乌兹别克斯坦聚氯乙烯项目(简称“PVC项目”)首次试开车进行紧张的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全球只有三个国家掌握了“天然气部分氧化法制乙炔”这一技术,该项目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最大化工项目,川维化工这项技术也是首次走出国门助力“一带一路”。
走出国门
重庆技术“出口”乌兹别克斯坦
前几天,重庆川维化工公司入驻PVC项目现场的工程技术服务人员传来消息,现场工作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已完成乙炔净化工序、提浓工序加压系统等试漏试压等工作,同时开展业主人员现场和DCS操作培训。
“我们前后已经派了5批技术人员过去支援,这次去的是试开车技术指导工作组,从9月29日入驻乌兹项目现场后,便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
川维化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针对现场施工力量薄弱、业主人员技术水平差、翻译人员稀缺导致语言障碍等诸多困难,技术人员为项目建设提供和开展优质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工作。
据了解,乌兹别克斯坦NAVOIYAZOT(纳沃伊)开放式股份公司是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在该企业新建的聚氯乙烯、烧碱和甲醇生产综合体建设项目中,川维化工公司为其提供核心技术——天然气部分氧化制乙炔成套技术许可,负责4.7万吨/年天然气制乙炔装置。该项目是中乌重要合作成果之一,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最大化工项目,是中国石化成套技术和装备走出国门重要项目,也是川维化工公司首次走出国门。
本次成套技术许可乌兹别克斯坦纳沃伊公司绝不是偶然,而是对方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一番严格比对后的选择。
据了解,目前全球只有三个国家掌握了“天然气部分氧化法制乙炔”这一技术,德国和乌克兰早于川维掌握这项技术。但川维化工公司在装置运行的长周期、稳定性、单套产能以及环保性等方面凭借较大优势获得青睐,最终达成合作。
乌兹别克斯坦PVC项目现场。
华丽转身
作为中国石化唯一的天然气化工企业,川维化工公司的“天然气部分氧化法制乙炔”技术于上世纪70年代从德国引进,是我国最早建设投用的一套天然气制乙炔装置。当年,设备和工艺技术全部依靠国外引进,只能受制于人。
经过40多年来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先后进行了数十项技术改造,川维化工公司已经完全掌握了“天然气部分氧化法制乙炔”这项技术,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
在2011年投资50多亿元建成的川维新厂区中,核心装置乙炔装置就采用了川维自主开发的工艺包进行建设,实现了技术全国产化。
在这项技术的消化吸收过程中,川维化工公司并不是一成不变地“依葫芦画瓢”,而是创新技术,做精做强天然气乙炔化工产业,走出了一条综合利用发展天然气化工的新路子。
十多年前,川维化工虽然依靠自己的力量吃透了核心技术,但和引进技术相比并没有突破性创新。2004年,川维化工启动万吨乙炔炉技术开发,2006年建成万吨乙炔炉工业化生产线并成功投运,成为国内独家拥有天然气乙炔核心技术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专利商,在自主创新上取得重大进步,随后又趁热打铁,成功研发了1.5万吨级天然气乙炔炉,拥有了全球单台套产能最大的天然气乙炔炉,走在了全球同行企业的前列,实现了天然气化工产品和技术上的“领跑”。
新闻多一点>
保护环境,投入10亿余元进行废水治理
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天然气化工企业,川维化工公司天然气加工能力15.5亿方/年(含合资企业),主要产品产能为乙酸乙烯酯(VAC)、甲醇、聚乙烯醇(PVA)、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VAE)等,公司致力于天然气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用最清洁的原料最清洁的生产方式生产最环保的产品,PVA、VAE、维纶三大系列精细化工产品占领国内中高端市场,享誉国际市场。
川维化工公司地处长江北岸,为守住青山绿水,近年来,已先后投入10亿余元,全力推进水体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目前已建成南罐区事故污水收集池、黄桷堡事故污水收集池和环境安全综合治理项目废水可视化项目。并建立了水体应急防控体系的“四道关”。
“我们2019年完成了污水回用水配方筛选,2020年对老区污水回用管道完善后,外排污水经污水回用装置深度处理后送循环水装置作为补充水使用,每小时可回用300吨污水,减少300吨/小时污水外排量。”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已完成了废水、废气、废渣提标改造,实现了废水“清污分流”“污污分流”和“污污分治”。全年污水处理场运行费用约4000万元,废水污染物总量减排效果明显。从2011年到2019年9月,公司万元产值综合能耗(2010年不变价)下降近40%,相当节约71.35万吨标准煤。这71.35万吨标准煤意味着什么呢?川维化工公司算了一笔账:相当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50万吨,植树1785万棵,42.5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的减排量。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黎静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