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重点场所和公共区域的疫情防控?专家提了五点建议

30.06.2020  13:11

哪些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

如何做好重点场所和公共区域的疫情防控?

6月30日,在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博士宿昆对此进行了回答,并提出了建议。

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商场超市均是重点场所

宿昆表示,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和商场超市,空间相对封闭、货品来源广泛、人员密集且往来复杂,加之这些场所内的局部区域温度低、环境潮湿,如果被新冠病毒污染,那么病毒的存活时间相对较长,这些场所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

社区、厂区、校区、景区、院区等公共区域也是人员密集场所,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一旦发生疫情,容易造成扩散蔓延。

所以,要全方位做好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商场超市等重点场所和社区、厂区、校区、景区、院区等公共区域的防控工作,及时发现疫情苗头,及时启动应急调查处置,严防聚集性疫情风险。

五点建议助力重点场所和公共区域疫情防控

关于如何做好重点场所和公共区域疫情防控,宿昆在发布会现场提了五点建议:

一、加强生鲜食品、环境和从业人员监测

近期,国内个别地区出现疫情反弹后,重庆市对批发市场、大中型超市、农贸市场和餐饮场所等相关进口生鲜食品(比如海鲜、三文鱼、牛羊肉)、环境(比如食品包装、案板等)和从业人员开展了新冠病毒核酸应急监测。已累计完成采集标本4370件,新冠病毒核酸实验室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今后我们要持续开展重点生鲜食品、环境和从业人员的连续、动态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及时调查处置。

重点场所和公共卫生区域的从业人员,还要开展自我身体健康状况监测,避免带病上岗,生病后要及时报告和就医。管理部门应关注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报告潜在疫情。

二、落实进出人员体温监测制度

在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商场超市等重点场所和社区、厂区、校区、景区、院区等公共区域的出入口,继续落实所有进出人员的体温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发热病人,禁止发热病人进入,促使其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是常态化防控落实“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佩戴口罩

在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与他人小于1米距离接触时要佩戴口罩。广大市民要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减少参加聚集性活动的人员。尽量不前往人员聚集场所,尤其是密闭式场所。相关部门要发挥主体责任,督促进入人员科学佩戴口罩。

四、落实好重点场所和公共区域防疫物资的配备

接触传播是新冠病毒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手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被病毒沾染,再接触口、眼、鼻粘膜,可以引起感染。所以,手部卫生对新冠病毒防控非常重要。相关部门要落实好必要防疫物资的配备,包括洗手设施、洗手液、手消毒液等,为进出人员做好手部卫生提供便利。

五、加强重点场所和公共区域的通风消毒,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要加强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商场超市等重点场所和社区、厂区、校区、景区、院区等公共区域的管理,加强重点场所和公共区域的通风消毒,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环境卫生水平,清除潜在的病原滋生场所。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陈竹 徐勤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