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在金银潭医院的重庆军医:患者说“解放军来了,我们就不怕了”
重庆日报消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武汉市集中收治已经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医院,也是这场全民战“疫”的最前线。
于除夕之夜驰援武汉的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已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战斗一周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让这里的病人尽早治愈出院,让疫情尽快得到控制。
这些天来,本报记者通过电话和网络,对他们进行了采访,记录下了他们的一个个动人故事。
我的生日礼物:一个口罩
讲述者: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专家、新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主任李琦
“生日快乐!”1月29日中午,我刚抢救完患者退出污染区,就意外收到了同事的礼物,礼物是一个口罩。接过口罩,我笑了。今天是我55岁的生日。
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在金银潭医院开始收治确诊患者后,我和其他13名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就进入“红区”,已陆续接诊了37名确诊患者。我是老党员,关键时刻,必须冲在前面!
为确保全面了解每一位患者的病史、科学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我坚持逐一查房。
确诊患者中,64岁的邓先生情绪很不稳定,对病情的恐惧让他十分焦躁,并反复询问我:“听说老年人被病毒感染了很危险,我会不会死?”“我能救活吗?”……
我耐心地给他讲解发病机理、传染途径、治疗方案等,并一遍遍安抚他。邓先生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你是解放军,是大专家,我相信你,我会好好配合你们治疗。”
37个患者查房完毕,厚厚的防护服里,我已汗如水注。今天,我在最危险的病房“红区”里,度过了自己的生日!
“解放军来了,我们就不怕了”
讲述者: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队员、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刘凯军
除夕的清晨6点,我接到上级命令,跟随医疗队支援武汉。离开家的时候,我跟妈妈说我去医院开个会,没敢说当晚就出发,也没来得及多看看两个月大的女儿,关上家门,背上行囊,直奔集合地点。当天深夜,我们抵达武汉,第二天下午便开始接诊。
金银潭医院的“红区”,每次进去都让我有窒息的感觉,厚重的防护装备,容易起雾的护目镜,还有空气中弥漫着的病毒……这和我平时的工作状态完全不一样。
我主管的是一位44岁的女性患者,我在详细了解她的病史后,安慰她:“不用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她眼睛里带着笑意,轻声说:“解放军来了,我们就不怕了。”
在“红区”,我们经过数小时的工作后,时常感到体力不支。在脱掉厚厚的防护服后,都能看见深深的压痕,甚至有些医护人员出现了压疮,但是看到患者身体日益好转,我们觉得,都值了!
因为环境特殊,“红区”里不能有护工,所有清洁、送饭的工作都由我们的护理组同事完成,非常辛苦。一位患者家属看见我们很劳累,便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主动成为我们的“志愿者”,帮忙完成清洁、倒垃圾等工作。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让我深深感动。
今天是1月29日,武汉出了太阳,阳光用温暖抚慰着这座坚强的城市。我相信,等到黑暗过去之后,会是新的白昼。武汉,雄起!
贴着“邦迪”去战斗
讲述者: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员、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普通外科护士长蒋小娟
1月29日一早,在进入金银潭医院病房前,我特意在鼻梁和两侧苹果肌贴上了创可贴。创可贴下,是护目镜在脸上压出红色的伤痕,有些隐隐作痛。
除夕夜,我们到达武汉后,立即开展感染防护岗前培训、熟悉医院护士站系统、准备物资、接管医院、接诊首批病人……几乎一直在连轴转。
自第一批患者入住医院后,我就带领护理组在半污染区战斗。从下午3点多到晚上10点多,我和战友们没喝水没吃饭,直到把病人入院流程捋顺。
病房运转第二天,我们工作的时间是上午8点至12点。到了交接班时,由于要给接班战友交待怎么书写护理病历,怎么拿药、打单,下班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
我参加过彝良抗震救灾和援非抗击埃博拉,有应对突发事件和防控疫情的经验。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军人,作为一名医生,我必须冲锋在前。
冲在一线,这是我的使命
讲述者: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队员、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眼科护士长李颖
今天是1月30日。凌晨4点,我和同事从驻地出发赶往医院,防护服穿戴好后进入红区交接班。这是我第三次踏入“红区”病房。
……
不断有问题出现,我和同事分工协作,工作有条不乱。
我为最后一位患者抽血时,护目镜上一片水雾,几乎看不清身边了……在患者面前,我尽力平复情绪,让自己急促的呼吸慢慢平静下来,分辨着患者的血管,抽血完成了!做完危重患者记录,抬头看见同事疲惫的眼神,我们相视而笑。没有说出的那句话是:战友,我懂!
目光扫过每一个病房,有些患者已经睡了,还有一些在和家人通视频。是啊,谁不想家?当我们搭建病房,患者大量涌入的时候,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不就是治好疾病,早日回家吗?
我也有些想家了,但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身穿军装,必须随时做好准备,无怨无悔,冲在一线,这是我的使命。加油干,冲就是!爸妈,你们放心,我一定会保护好自己。
完成工作,天已渐亮。走出更衣室时已是上午10点,终于见到了久违的太阳。战友们关切地问我们有什么困难,还有哪里需要改进的地方。他们的关心让我的疲惫消除了一半,我只想说,继续与你们并肩作战!
在阳光中,这里每个人的身影都那样忙碌而坚定。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记者 李珩
原标题:本报记者连线采访驰援武汉的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他们战斗在金银潭医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