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针绣竹帘画等"非遗"文化产品文博会上放异彩

14.09.2015  12:02

在文博会荣昌展区,各种古法柴烧的荣昌陶器制品受到市民的青睐。记者 熊明 张锦辉 摄   

重庆日报讯 (记者 李星婷 夏婧)乱针绣、竹帘画、秀山花灯……9月12日,记者在文博会现场看到,各种关于“非遗”的新奇文化产品,让市民们啧啧赞叹。这些曾经濒临失传的“非遗”项目,在此次文博会上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不少“非遗”项目现场展示

薄如蝉翼的叶脉,画师正在上面进行绘画创作。几笔勾勒后,一幢吊脚楼跃然“”上。在渝中区展台,非遗“叶脉画”的现场制作引得不少游人驻足。

巴南区展台,端坐在绣绷前的三位女士正在表演“鱼洞乱针绣”。只见她们手中的丝线时而上下飞舞,时而纵横交织,飞针走线间,一幅山水画的雏形依稀可见。

叼着青草的小羊,“萌萌哒”的小白兔……在綦江区展台,除了色彩艳丽的綦江版画,艺人们现场制作的剪纸也很吸人眼球。

各个区(县)都带来了他们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博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非遗”项目的展出不仅让市民了解到这些传统技艺,也有利于进行相关的文化、经济推广。

记者在现场看见,为了推广各自的“非遗”项目,各区县也使出浑身解数。在奉节展台,民间艺人奏起著名的夔州竹琴;在渝北展台,川剧等表演为展区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在秀山展台,高高挂起的彩色花灯,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

非遗”产品售价不菲

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还有着不菲的经济价值。

小心点哟!这个小茶壶的价格是一万五!”昨日,在荣昌陶展区,一名市民的话“”得他朋友立马将手上的茶壶放下来。

中国古代陶器的烧制都是采用木柴烧窑,但由于温度极难掌控,产品损耗率极大。”荣昌陶展区负责人熊宁介绍,目前这一传统技艺已渐渐失传,而这个看上去不起眼的小茶壶正是用传统的木柴烧窑技艺制作,所以价格昂贵。

灯罩、花瓶、果盘……在荣昌展区,还有两家店铺对“荣昌夏布”进行展销。在壹秋堂展区,只见工作人员在10分钟内,就售出3个果盘和1条围巾。“夏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品。”壹秋堂品牌创始人綦涛告诉记者,没有加工的胚布非常便宜,但经过传统的吊染以及时尚设计等制作后的夏布产品,售价很高,一件定制的衣服就达上千元。

在城口展区,记者则看到他们带来的山神漆器,一个小小的花瓶售价就达一两千元。高达1.6米的脱胎花鸟瓶售价则高达好几万元。“为了让漆器呈现出层次不同、深浅不一的颜色,往往要经过上百道工艺,才能完成制作。”该展区负责人说,山神漆器也一度面临后继乏人的情况,但近年来这项“非遗”重新焕发了生机,销量很不错,常常作为礼品送给外宾。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