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点将“万能教授” 成渝铁路工地上挖出轰动世界的 “资阳人”
重庆日报消息,1951年3月,成渝铁路资阳城西段,九曲河大桥工地上,泥泞的基坑里出土了一个古人类的头骨化石。经过专家鉴定,这件古人类头骨化石距今35000多年,是继周口店“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之后考古学上的又一重大发现。这个消息引起世界考古学界的关注,这件古人类头骨化石后来被称为“资阳人”。
六月十日,资阳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展示的“资阳人”3D立体壁画效果图,一市民正在观看。记者 龙帆 摄
“资阳人”是怎样被发现的?一件头骨化石为什么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重走成渝铁路时,记者找到了答案。
邓小平点将
6月10日上午,资阳市城西的九曲河铁路桥上,一辆开往成都的火车呼啸而过。铁路桥下,一块巨大的石碑立在马路一旁,一群游客正兴致勃勃地拍照留念。
石碑有近三人高,碑身正面刻有“资阳人头骨化石发掘地”几个大字,背面有几行小字,简述了“资阳人”头骨化石的来历。
“为什么要给一个头盖骨的发掘地立一块石碑呢?”“‘资阳人’究竟是什么人?”游客好奇地询问。
“‘资阳人’头骨化石是当年修建成渝铁路时发现的,因为出土的地方在资阳,所以命名为‘资阳人’。它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人类的起源和中国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分布,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标本。它的发现和研究还与邓小平密切相关呢。”原资阳县文化馆副馆长、91岁的周叔勋道出了一段往事。
6月10日,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资阳人”头骨化石发掘地。记者 龙帆 摄
1950年9月,成渝铁路资阳段动工。负责该路段工程的军工第四总队,陆续在资阳莲花山发掘出65件文物。
消息传回,西南军政委员会立刻通令成渝铁路沿线施工单位,加强对出土文物的保护,并决定组建西南文教部文物调查征集工作小组,前往施工沿线实地考察。
这个责任重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小组,由谁来担任组长呢?邓小平思考一阵后,想到了一个人——当时在重庆大学任教的张圣奘。
《四川党史》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邓小平和“资阳人”》,里面有这样的记录:1951年的一天,一位解放军干部乘坐一辆吉普车来到重庆大学,邀请张圣奘教授去西南军区做客。
张圣奘被领进军区的一间朴素而整洁的房间,一会,邓小平来了。
“这次请你来,有一件很苦的差事请你出马。”邓小平对张圣奘讲明情况,请他担任文物调查征集工作小组负责人。
张圣奘欣然从命。出发前,邓小平提出了四项任务:一、调查铁路沿线文物;二、搜集已出土文物,以防毁弃;三、向沿线传达保护文物法令;四、就发现的文物进行爱国主义宣传。
考察团一共10多人,考虑到张圣奘已年近五十,蜀中道路曲折,专门为他准备了一乘滑竿。
“万能教授”发现“资阳人”
张圣奘是什么人?邓小平为什么会请他担任西南文教部文物调查征集工作小组组长呢?
重庆日报记者从零星资料中找到一些信息。张圣奘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精通9国语言,获牛津、哈佛等名校的文学、医学、法学等博士学位。他与周恩来是南开学校的同学,毕业后周恩来东渡日本求学,张圣奘进入北大。1921年,张圣奘考入英国牛津大学学习。之后,他接受在法国留学的周恩来邀请,来到法国,经周恩来介绍,认识了当时也在法国勤工俭学的邓小平。回国后,张圣奘在上海5所大学任教,抗战时长期在成渝两地的大学任教,对巴蜀历史文物很有研究。张圣奘学识渊博,英、俄、法、阿拉伯语运用自如,神学、比较学,甚至内科学、妇科学,登台就讲,由此被称为“万能教授”。
张圣奘(右一) 重庆大学档案馆供图
怎么发现“资阳人”头骨化石的?对此,重庆党史网在《西南博物院》一文中称:3月9日(1951年)这天,张教授和几位专家在桥下工地基坑的泥土中,挖到一个人的头盖骨化石。
头骨怎么挖到的?《“江陵才子”张圣奘》一文做了详细描述:1951年3月,他们到达资阳,在城关三贤镇西南黄鳝溪发现龟化石。张圣奘从地质土层仔细观察,觉得有开挖的必要。征得县长刘安的同意后,张圣奘召集民工开挖。那几天阴雨连绵不断,积水很深,张圣奘他们请当地农民用水车抽水、日夜工作。可是10多天挖下来,包括晚上用汽灯照明赶工,也没有发现一件文物。
张圣奘不气馁,他脱掉鞋袜,走进泥浆中,忽然踩到一块石头,刺痛了脚板,他用手捞起来一看,竟是一块化石碎片。张圣奘随即把手伸进泥浆里摸索,又连续摸到了几块碎片,将它们拼接起来并稍作修补,呈现的是一件较完整的头骨化石,这就是后来被称为“资阳人”的化石标本。
复制品在重庆自然博物馆展出
6月28日,重庆自然博物馆。馆内琳琅满目的动物、植物、古生物标本,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参观。二楼进化厅一角,依次陈列着各类古人类化石及其复制品,“资阳人”标本的复制品便位列其中。
现收藏于重庆自然博物馆的“资阳人”头骨模型。重庆自然博物馆王龙供图
重庆自然博物馆馆长欧阳辉介绍,当年,张圣奘把发现古人类头骨化石的消息电告邓小平,邓小平电令嘉奖,并立即上报政务院(国务院)。当时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得知有此发现时非常激动,要求西南军政委员会派专人将古人类头骨化石送到北京。
这件头骨化石送到北京后,郭沫若亲自指定,由第一件“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者、享誉世界的古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主持鉴定研究工作。
同年9月,裴文中教授亲自来川,对头骨化石发掘原址进行全面考察,并在两旁挖掘两坑进行补充。历时33天,发现了东方剑齿象、犀牛、猪獾、箭猪、水鹿、马、鱼、龟及乌木等,还有一件具有人工刻划纹的骨椎,为研究头骨化石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旁证资料。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重庆自然博物馆特约研究员黄万波称,当年,政务院(国务院)将头骨化石复制了三件,如今,其中一件便保存在重庆自然博物馆。
欧阳辉介绍,“资阳人”头骨化石,尺寸较小,表面平滑圆润,额部较丰满,属于晚期智人类型。经过长达6年的研究,裴文中、吴汝康教授认定该头骨化石为35000多年前的女性化石,年龄在50岁左右,命名为“资阳人”。1957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专著《资阳人》,引起全世界关注。
“‘资阳人’头骨化石的出土,是由新中国的专家独立完成的,它是继周口店‘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之后考古学上的又一重大发现。”欧阳辉说。
重庆日报记者 匡丽娜
原标题:成渝铁路建设与保护巴蜀文化同步 “资阳人”出土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