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区:过境铜梁的“候鸟”收割机大军
进入8月,319国道上,每天都可以看到一辆辆载着收割机的卡车呼呼开过。现在正值稻谷收割季节,收割大军“磨刀霍霍”开始过境铜梁。
“一天下来,怕是要过去上百台!”石鱼场镇边上开着杂货店的一位店主,摇着蒲扇说。
而据农业部门不完全统计,本周全区已有上千台大型收割机在龙乡稻田收割水稻,他们从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市而来。
从南向北,大半年都在路上
虎峰镇石柱村是铜梁最早实现水泥公路“村村通”的村之一,这里的农户最早选择机械化收割稻谷。“最早七八年前就开始有收割机来收谷子了,那时候来的没得这么多,还要提前去打招呼、到马路上去拦。”8月9日上午9点多,石柱村19社的村民庹纯久把装满稻谷的口袋装上摩托,准备往家里运,今天他家有几块大田的稻谷要收。
正忙着,一个皮肤晒得黑黑的中年妇女推着电动车走过来,一开口就是浓重的河南口音:“真是对不住,把你家电动车后视镜碰坏了,附近哪里可以修我一定给你修好。”
说话的妇女叫张艳秋,是正在田里操作收割机的机手的妻子,夫妻俩来自河南驻马店,和兄弟三家人三台车一起结伴来到铜梁收稻子,已经快一周了。
“不用不用,一点小毛病,我们自己弄弄就好了。”村民的善良和大度让张艳秋感到很不好意思,“铜梁人都好热情,收完稻子就喊我们去吃饭,昨天有个大姐还给我们抱了个大西瓜来。”但是因为一起的同伴多,担心麻烦村民们的张艳秋和丈夫王建华不得不反复拒绝村民的好意。
不到村民家吃饭,气温太高又不敢买干粮,吃过早饭就开着车到地里干活的张艳秋他们就得饿上一天,直到晚上到场镇才能吃上饭。
张艳秋他们是典型的“候鸟”收割机队伍。他们每年的行程,从三四月云南收菜籽开始,然后到广东、广西收麦子,再沿途到达四川、重庆收稻谷,收完了就继续北上,秋季到达东北收大豆。忙完了差不多就该回家准备过年了,顺便也对车和收割机进行维护修整,等到来年三四月,新的一年忙碌又要开始了,周而复始。
和张艳秋他们比起来,来自洛阳的李武斌和李万钦父子俩就要“幸福”多了。收完今天的稻子,他们就要到雇他们来收割的这户村民家里去吃饭。“他们非让我们去,不答应还不乐意。”儿子李万钦憨憨地笑着说,“铜梁这边的人都很好,明年还来。”
儿子负责操作收割机,年近6旬的父亲李武斌负责联络农户、打理杂务——包括在田坎上给收割机挖路、搭木板。“重庆这边都是高高低低的梯田,不好收。”李武斌观察着今天要收的几块田,盘算着机器怎么才能从上面这块田下到下面去。
李家父子是今年才加入收割机大军的,四十多万买来的收割机原本也是为了收自家麦田。除了虎峰,他们还在周围的石鱼、侣俸收过稻谷。虽然出来巡回收割辛苦,但是父子俩还是觉得很划算。“每年出来收几个月麦子、稻子,四年就能收回成本。”李武斌说。
一连几月,车就是流动的家
从晚上七点开始,白天分散到全区各镇收稻子的卡车载着收割机,陆陆续续回到319国道——虎峰镇外国道两旁,这里是收割机大军在铜梁最大的聚集点,400多辆卡车排成了长龙。
八点多,天黑了下来,来自辽宁的王家宾和妻子王丽娟席地坐在自家的卡车旁,终于吃上了忙碌一天后的晚餐:土豆肉丝,切好的板鸭,还有一罐冰啤酒,王家宾吃得很满足。打盒饭,这是大多收割机手的选择,虽然场镇上饭馆不少,但是他们中少有人舍得花那个钱。
“我们吃饭不挑的,挣的都是辛苦钱,多省点下来寄回家里去。”说起家人,王丽娟偷偷地抹抹眼泪。匆匆吃完,他们爬上卡车,开始“铺床”,卡车后座就是他们狭窄的休息空间。等到深夜地气消去凉快了,再下来到地上打地铺。
由于吃不惯这边的饭菜,来自江苏连云港的收割机手李文政一家有时候选择用自己带的小炉子做饭。吃完饭,李文政的老婆在加油站厕所旁边给他洗衣服,李文政去排队给车加油,自己再用加油站的水龙头冲冲,就当冲澡了。
因为收割机大军的到来,319国道旁的这家加油站工作量陡增。工作人员介绍,每天晚上都至少有300多辆车来加油,加完油就给水箱加水,还要来厕所冲凉洗衣服。加油站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忙到晚上10点,也采取了措施全力保障收割机用油。
为收割机手们提供方便的还有镇上的店家们。“杂粮铺”是虎峰场镇上一家做早餐生意的小店,店主郑有才专门准备了北方人爱吃的包子、馒头、肉饼等,每天天一亮就开卖。因为开店时间早、价格合适,三五块钱就能吃饱,很受这些外地人欢迎,每天早上准备的两百来份早餐,很快就能卖完。
明年,希望他们还来
把刚收完的稻子晒在地坝上,虎峰镇石柱村的老农民韩胜昌点起一根旱烟:“等明年这时候,还要喊他们来打谷子。”
73岁的韩胜昌从小时候就开始做农活,用手打了几十年的谷子了。“四五个人一上午才打一亩地的稻谷,太阳大得很,晒起来焦麻了!”老人回忆起以前的日子,砸砸舌。
从第一批外地收割机从铜梁过开始,韩胜昌家中就开始使用收割机收稻谷了。机收稻谷,不光效率高,也省钱。农户们介绍,喊人工来收,每个人的工钱一天都要百把块钱,四五个人一上午才打一亩地的稻谷,就要几百块钱。但是用收割机,一亩地一般才百块钱左右。
“早上八点过来的收割机,到十点钟,整个一弯的谷子都可以收回来,以前的人工怕是要十来天才打得完,你说快不快,方便不方便?”韩胜昌老人竖起了大拇指。
据农委农机推广站站长王清淮介绍,今年铜梁的水稻种植面积大概是41万亩,机收稻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
而这将近33万亩的水稻,将在一个月时间内收割完毕。再等几天,过境铜梁的收割机大军就会开始陆陆续续离开,根据稻谷成熟先后去到其他区县或是继续一路北上,继续他们的“候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