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观察 | 双链齐动!“重庆造”怎样促转型抓升级

23.12.2021  13:22

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是重庆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被列入明年重庆经济工作的重点目标任务。

12月20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要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突出抓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着力促进各类企业发展壮大。

这就是重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路径。明年乃至更长时期,重庆怎样促转型、抓升级,加快构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就此,两江观察采访了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黄庆华教授。

▲重庆金康两江智能工厂生产车间。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基础怎样、问题何在

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其中,缓解供给冲击的压力,就是针对产业转型升级而言的。”黄庆华说,在关键时刻,产业发展绝不能“掉链子”。

按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突出三个重点: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重在突破供给约束堵点,重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促进经济循环和产业链畅通。

结合重庆实际,黄庆华表示,要紧扣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目标任务,在产业谋划和布局上更加主动、更加精准,既要锻长板,也要补短板,从整体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当前,重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不错、条件具备、优势明显

  制度设计有前瞻性,也较完备 。近年来,相继出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一系列举措,今年出台了《重庆市“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的33条产业链关键重要技术需求》《关于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实施意见》《重庆市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适度靠前”的重要文件,政策环境较为优越。

  不少领域形成了集群,规模较大、优势突出。 比如微型计算机、摩托车、手机、汽车的产量占全国比重分别超过24%、29%、9%、6%,其“江湖地位”是相当高的。

  产业链供应链较完整、有韧性。 重庆梳理出33条重点产业链,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品图谱和企业图谱;产业就近配套的基础较好,技术人员较多,要素成本相对较低。

当然,产业链供应链方面也存在不少短板,不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黄庆华指出了以下问题:  

▲产业链供应链总体层次不高、韧性不强、价值链偏低、支撑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

▲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规模很大,但附加值率并不算高,产品以中低端为主,高价值产品所占比重不大,部分核心关键技术尚未掌握在自己手里。

▲其他支柱产业中,处于价值链中高端的产品不多。比如装备制造业中的高端装备占比较低,化学、非金属矿物制品、冶金工业中的新材料开发不足等。

▲制造服务业(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对产业链协同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重庆平伟实业公司科研人员监控产品生产。刘辉  摄/视觉重庆

从3个层次提出建议

在明年乃至更长时期,重庆如何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划出的路径进行“施工”呢?黄庆华按 主导产业、产业链供应链、市场主体 3个层次,提出一系列建议。  

01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要夯实产业基础。 比如,以更高水平的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来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促进经济循环和产业链畅通。再如,积极对接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焦“五基”领域的迫切需求,针对性部署一批重点关键产业园,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解决共性技术、前沿技术和新兴技术问题,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

要实施“顶层建链”。 主导产业的支撑作用强、发展潜力好、战略意义大,重庆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提升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能级,加快发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新产业,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谋划和建设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要提升终端产品竞争力。 顺应消费升级新趋势,培育更多有影响力的终端产品。深入开展重庆传统制造业的“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提升传统制造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产品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  

02

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要增强产业配套能力。 产业就近配套,是产业链安全可控的关键因素之一,增强核心零部件的本地研发和生产能力,能更好满足终端产品高品质发展需要,减少产业发展风险。

要补齐制造服务业这块短板,推动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加速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依托重庆“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远程运维等新模式新业态,提升产业链整体效益。

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来巩固和优化产业链供应链。 比如,按国家战略和重庆的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部署一批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手段,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优化研发投入主体结构;完善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体制,加强“产学研”协作,提升成果的转移转化效率等。

要用好国内国际市场资源。 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提高“重庆造”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在开放合作中打造创新力更强、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种各样产品。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03

着力促进各类企业发展壮大

高质量的产业离不开高质量的企业。 明年乃至更长时期,重庆要花大力气培育一批优质市场主体,尤其是行业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支持它们参与国际竞争甚至标准制定,构建由高质量企业为主导的产业生态,从而提高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把控能力。

与此同时,要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在政策支持、产业导向、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以及融资、配套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发力,在不同领域、细分市场培育更多的“小巨人”“单项冠军”“配套专家”。从国际国内尤其是沿海地区的经验看,这些中小企业一旦“上云”“上规”“上市”,对提升一座城市的产业竞争力非常重要,重庆一定要更加重视这一点。

原标题:双链齐动!“重庆造”怎样促转型抓升级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