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超:2020,镜头下的温暖与力量
2020年,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我们原本平静、安稳的生活。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我记录了一个个泪目的故事;
为生活打拼、为梦想奋斗,我捕捉了一个个燃情的瞬间。
2020,历经艰难险阻,也充满了温暖与力量。
(图/文:新华社记者王全超)
↑1月2日,“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在陆军军医大学内。
↑1月2日,“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左)和战友在陆军军医大学操场上跑步。
↑1月5日,冉光辉在重庆朝天门搬运货物。50岁的冉光辉在山城重庆做负责搬运工作的全职“棒棒”已有10年。10年来,冉光辉辛勤劳作、省吃俭用,靠自己的力气和勤劳的双手,让家里的生活不断改善。
↑冉光辉展示自己的双手(1月5日摄)。由于长期搬运重物,他的手磨出了不少老茧,指关节也有点变形。
↑1月12日,演员在慰问演出上表演苗族舞蹈。当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中央歌剧院文艺小分队来到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进行慰问演出,为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群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文艺盛宴。
↑1月19日,27岁的文烨从成都坐高铁回到重庆,在重庆西站出站口与9个多月大的女儿相见。“出站口见!”简单平淡,却又充满希望,是春运期间接站人最常用的话语,也是送给赶路人最温暖的祝福。旅程起点的归心似箭,旅程终点的翘首期盼,让出站口的春运故事,一幕幕动人心弦。
↑1月19日,来自河南周口的鲁培宪(右二)在重庆西站出站口抱起外孙女,由于很久没有相见,小女孩对外公有点“认生”。鲁培宪和老伴儿到重庆同女儿(左一)、女婿(右一)一起过年。
↑1月20日,唐铮铮在重庆西站站台。23岁的唐铮铮是重庆西站的一名客运员,2020年是她参加工作以来所经历的第三个春运。
↑1月20日,唐铮铮(右)在重庆西站候车大厅为旅客做引导。
↑1月26日,重庆市医疗队队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蒋磊(右)同未婚妻高佳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道别。分别前,两人的手紧紧相牵。两人原定于2月2日领结婚证的计划不得不推迟。当日,130余名医务工作者组成的重庆市医疗队从重庆出发,前往湖北省孝感市支援。
↑1月26日,重庆市医疗队队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护士长罗月英(左)同女儿(右)和丈夫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道别。当日,130余名医务工作者组成的重庆市医疗队从重庆出发,前往湖北省孝感市支援。
↑1月29日,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医护人员护送治愈患者蒋某(中)出院。蒋某是重庆市首例经过救治后成功治愈出院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
↑这是1月29日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拍摄的黄霞。37岁的黄霞是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症医学主治医师。“我辈已躬身入局,势必要共渡难关!” 这是黄霞在投入战“疫”第二天在微信朋友圈发的一句话。
↑2月2日,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症隔离病房,黄霞为患者治疗。
↑2月1日,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症隔离病房,医务人员和患者一起加油鼓劲。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是重庆的确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4家定点救治医院之一,为承担好集中救治任务,该院改造调整出符合传染病救治流程的480张床位,抽调重症、呼吸、感染等专科近500名医务人员组成“救护团”,参加战“疫”。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2月1日,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症隔离病房,医务人员为患者治疗。下图为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拍摄的当时的场景,上图为网友杨义康据此照片所绘画作。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袭来之际,中国千千万万医卫工作者如同白衣战士逆行奔向战场。摄影记者拍摄的医卫工作者引起了网友的共鸣,他们拿起画笔,用心创作,向白衣战士致敬。
↑2月15日,重庆一家火锅店的配送人员在配送外卖。那段时间,重庆一些火锅企业在重庆市商务委和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为消费者提供零接触火锅外卖服务。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话、微信、互联网等多种渠道点餐,商家加强菜品采购、加工、配送等环节的安全措施。火锅外卖赢得了不少消费者青睐。
↑3月2日,重庆市渝北区一企业工作人员在医用N95口罩生产包装车间内作业。当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我国口罩日产能产量连续快速增长,双双突破1亿只。
↑3月6日,工人在重庆广阳岛进行生态修复作业。在690余公里长的长江重庆江段,有10多个常年露出水面的江心岛。近年来,重庆市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求,把这些江心岛作为重要“生态留白”,全面加强保护与修复,使之成为“生态岛”。
↑3月16日,大盛镇云龙村村民杨礼碧在种植作物,也在播撒“春天的希望”。
↑4月8日,工作人员在小南海镇扶贫车间内编织土家织锦。
↑5月26日,重庆市巫山县双龙镇安静村村民在红叶艺术品加工工坊内作业。
↑这是5月13日在重庆彭水荣玉苗绣工坊拍摄的李绍玉。全国人大代表李绍玉是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彭水苗绣”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李绍玉利用自己所擅长的裁剪和绣花等技术,积极开展手工刺绣技能培训,在传承“彭水苗绣”文化和技艺的同时,也带动了不少农村妇女通过“家门口就业”实现脱贫增收,通过苗绣“绣”出幸福生活。
↑5月14日,李绍玉(左二)在位于重庆彭水县高谷镇共和村的非遗扶贫工坊演示手工刺绣。
↑2020年7月3日在下庄村拍摄的毛相林。时代楷模毛相林,现任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他43年不改初心使命,坚守偏远山村,坚持苦干实干,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
↑这是7月3日拍摄的下庄村村民(拼版照片)。左上为下庄村小学学生;右上为下庄村村主任毛相林;左中为下庄村小学教师张泽燕;右中为53岁的下庄村村民毛相玉;左下为75岁的下庄村村民高本秀和重孙;右下为63岁的下庄村村民刘崇英和孙女。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被称作“天坑村”。多年来,全村人凭借“不等不靠,幸福要自己造”的精神,走出了自己的一条幸福路。
↑7月23日,市民在重庆市江北区北滨路漫行步道的自行车道上骑行。嘉陵江边的重庆市江北区北滨路漫行步道于2020年4月竣工投用。该步道是在原北滨路基础上,从3米拓宽至15米,形成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城市阳台”,将原来单一的交通岸线打造成高品质的公共生活空间,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运动、观景的好去处。
↑8月6日,工作人员在一处高粱种植示范基地采收酿酒高粱。近年来,江津区结合当地酒企对酿酒高粱的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订单种植合作模式,推动酿酒高粱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这是8月11日拍摄的温塘河岸边的野生猕猴。近年来,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统景镇的温塘河两岸植被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吸引越来越多的野生猕猴聚集于此,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9月1日,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学生进入校园。当日,重庆市中小学全面开学。
↑这是10月8日在北仓文创街区拍摄的猫。北仓文创街区由重庆市江北纺织仓库老厂房改造而成,由城市公共图书馆、休闲商业区、文创办公区等构成,街区保留了城市的记忆与历史,文艺气息浓厚。
↑10月12日,智能机器人在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揭牌暨华为(永川)联合技术创新中心投用仪式上进行舞蹈表演。
↑这是11月5日在重庆长江与嘉陵江交汇一带拍摄的红嘴鸥。11月初,长江重庆段多处水域出现成群红嘴鸥。鸟类研究专家表示,这是近十年在长江重庆段观测到的最大规模红嘴鸥迁徙种群。专家表示,红嘴鸥迁徙到长江重庆段水域,并且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江津段较为集中,可能与长江禁渔、增殖放流、建设人工鱼巢等修复生态环境的举措密切相关。
↑这是11月11日在重庆市江津区几江长江大桥一带拍摄的红嘴鸥。
↑12月2日,重庆市运动技术学院柔道运动员梁金凤(右)在训练中。为备战2021年全运会,重庆市运动技术学院日前正积极组织运动员开展冬季强化训练、体能训练和心理训练,以提升运动员体能素质、专项技能和拼搏精神。
↑12月7日,中华路小学艺术体操队队员在进行基本功练习。赛场上优美灵动的身姿,离不开赛场下的艰苦训练。压腿、扶把、跳跃、转体、平衡练习……这些枯燥的基础训练需要不断重复和坚持。
↑12月24日,曹芯蕊在进行拳击练习。“从身材娇小的女孩成长为拳击教练,自己确实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和考验,流过泪也流过血”,曹芯蕊说,“但我觉得这也正体现了拳击运动的魅力和意义。它让我懂得了,如果我们坚持、迎难而上、永不言败,就能成为更强、更好的自己”。
↑12月25日,重庆市永川区残疾人跳高运动员孔旭在训练中。有种力量,向上生长——致我们拼过的2020。
编辑: 王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