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多台外地收割机为何入渝“闹秋收”?
8月9日,梁平县仁贤镇,外来收割机收割水稻。通讯员 吴正远 摄
随着水稻收获临近,跨区机收在我市渝西地区率先“开镰”,大量外地收割机赶赴铜梁、璧山、大足等地“闹秋收”。8月11日,在璧山区丁家街道马坊村,记者就遇到了一对外地水稻收割“夫妻档”。“我们两口子在这边割了21亩,下午还要赶到来凤那边。”38岁的高博和丈夫来自河南永城,这是他们第三年来重庆收割水稻。
和高博夫妇一起还有20余位农机手,他们离家月余,先后转战广东、广西,入渝收割水稻不足一周。据悉,每年八九月水稻收获季,大量外地收割机涌入我市各地,参与水稻机收。市农机部门预计,今年外来收割机将达到8000多台,占全市总量的2/3强。
中东部的机手进入四川收割首先要经停重庆
我市处于南方水稻与北方小麦的收割“空档期”,许多全国跑的机手进入四川首先要经停重庆。今年8月初起至今,已有来自河南、江苏、安徽等地的5000多台联合收割机进入我市,还有部分正在陆续赶来。预计8月下旬,市内会有超过8000台外地收割机参与水稻机收,我市水稻机收面积或将再创新高,达到420万亩。
在铜梁区二坪、白羊、水口等镇,数万亩水稻已被“扫荡”一空,其他乡镇正陆续收割。如果天气良好,该区的水稻机收将于本周内扫尾。铜梁区农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区外来联合收割机达到1000多台,全区42万亩水稻的八成是由机收完成。
在璧山区,丁家、来凤等街道,外地联合收割机正争分夺秒地收割。璧山区农机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璧山区引入外来收割机600多台,预计该区今年水稻机收面积将达到19万亩。而随着外来联合收割机的涌入,当地水稻机收价格相较往年略有下降,从以往的120元每亩下降到100元每亩。
而在梁平县城郊一路段,记者看到数百辆载着联合收割机的外地车牌车队,正缓慢的行驶在路上。当地农机部门负责人介绍,水稻秋收将至,1000多台外地收割机仍像往年一样汇聚梁平,本地收割机也将一展身手,因此今年当地的水稻机收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便利的服务受到外地农机手的青睐
“去年在万州,农机部门及早地留下了电话,说一旦遇到问题就联系。”高博对我市农机部门赞不绝口。她告诉记者,在万州、梁平等地一些交通路口,农机、公安等部门开设了服务窗口,为外地农机手提供道路指引、安全服务以及防暑药品等,让她在繁重的机收作业中感受到温馨。
此外,农机部门还会帮助外地来渝的农机手处理纠纷。8月初,江苏徐州的陈师傅在璧山作业时,不小心碰倒了电线杆。“当时觉得这下麻烦大了,不得赔个精光?”陈师傅说,现场村民比较激动,而他一个电话打到当地农机部门后,工作人员马上赶赴现场,协助其处理了纠纷,降低了赔偿金额。“明年一定还会来重庆。”陈师傅说。
不只是老陈,其他农机手也感受到了我市对跨区机收提供的便利。一位在铜梁作业的江苏农机手告诉记者,当地对跨区机收人员免费开放了公园、广场等地,方便他们休息,有些乡镇还提供饮水、洗浴等设施。
市农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将增至13个,还将在各主要片区建立3个流动服务车,为外来机手提供接待、调度、供油等服务等。另外,今年农机部门还将通过网站实时发布跨区作业价格、维修网点等资讯,设立了全市跨区作业24小时热线电话,接受相关投诉和提供服务便利。
良好的收益激发机收水平整体提升
外来联合收割机提高了我市水稻机收水平。市农机部门预计,今年全市机收面积将达到420万亩,或创历史新高。仅此一项,可为农民节支约11亿元。
在农民节支的同时,跨区作业的机手也获得了良好的效益。高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和丈夫每天作业40亩,每亩收入100元—150元不等,毛收入每天在4000元左右。可观的收入,促使不少本地机手外出作业,梁平县仁贤农机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该社20余台联合收割机近年来曾多次赴湖北、四川等地参与跨区作业,社员刘首平去年就赚回半台收割机的收入。
“近年来,我市参与水稻机收的本地收割机达到4000台。”市农机办农机监管处负责人介绍,我市的低山和浅丘地区大块地少,小块田多,在大型收割机不经停的地方,中小型本地收割机获得了发展空间。同时这也是本地联合收割机外出作业的不利因素。下一步,我市将采取措施引导农户购置大型收割机,鼓励本地收割机更深度地参与全国跨区机收作业,不但要“盯住家门口的田”,还要看到远处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