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总队聚焦实战组织开展地震救援拉练

31.05.2016  00:42
   本网讯 为进一步提升部队专业化处置水平,切实加强各地震救援分队在实兵、实装、实景条件下的应急处突能力,重庆总队紧盯重点、狠抓关键,以“1重2轻、24小时不间断作业”为工作思路,分4批组织全市12支地震搜救队开展实战演练,取得较好成效。
  一、突出实战、科学统筹。按照“符合实际、贴近实战、注重实效”工作思路,结合四川汶川、芦山和青海玉树地震救援经验和重庆消防工作特点,科学设置大面积搜寻、仪器定位等2个搜寻科目和支撑顶撑、安全破拆、向上破拆、狭小空间和巷道挖掘救援等5个救援科目,并邀请辽宁、上海、浙江、山东、广东和海南6个总队7名地震搜救专家提前进驻实训场地,指导训练开展。同时,利用模拟训练设施和天然场景搭建不同形式的建筑废墟,并投入30万余元修建C40预制水泥板、现浇水泥板、水泥管道等训练设施,最大限度还原地震灾害事故现场环境,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二、围绕打赢、规范秩序。规范调度集结。充分借鉴部局川滇、北方5省跨区域地震救援实战拉动演练经验,按照“命令不提前发布、队伍不提前集结”原则,向各搜救队发布“全员、全装、定时到达集结地点”命令,全方位检验各地震搜救队在突发情况下快速响应、定位集结、人装清点、携装徒行的能力。规范现场秩序。救援全过程坚持“不预先指定演练对象、不预先通报作战科目”工作思路,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随机拟定作业对象、下达作战指令,各搜救队针对演练任务,自行制定救援行动方案,组织官兵“按编成、成建制、分层级”开展现场指挥、生命搜救、作战保障等24小时实兵实装训练。规范作战安全。遵循“先讲后训、训后即评”的思路,定人、定项、定点对各搜救队救援现场风险评估、救援行动、安全监管等进行指导,确保参训官兵地震救援安全理念内植于心、外化于行。
  三、科学考评、固化经验。狠抓“程序”考评。总队成立7个遂行评判组,通过“过关作业”方式,对救援过程中现场封控、安全评估、生命迹象搜索、建立营救通道等10项救援程序进行逐一评判、量化打分,确保每项救援过程均在“标准下、规范中”。严格“细节”考评。在参照地震救援国际通用标准的基础上,考核全过程严格执行“违规即停、现教立改”要求,重点对“T、L、米”型现制支撑的稳定性,安全破拆、向上破拆、加固顶撑和障碍移除等操作细节进行考评,达到了在实训中解决问题、提高专业处置能力的工作目标。加强信息“支撑”。调集卫星通信指挥车、便携卫星终端,架设350M转信台,设置多路微波单兵图传,对各搜救队指挥调度、训练现场操作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监控和评判,确保考评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审核人:陈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