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条岭护林员
在位于巫溪县的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护林员晏成文和刘征彪(后)穿行在陡峭的崖壁边。记者 谢智强 摄
12万亩原始森林,15位护林员,平均每8000亩只有一位护林员,他们默默无闻地守护着这片杳无人烟的茫茫丛林——
天有些阴,阴条岭的风很冷。
9月21日清晨,位于巫溪县境内的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果林场红旗管护站被一层薄雾包围着。
护林员刘征彪醒来就觉得整个右胳膊酸胀发麻,右手中指被“烙铁头”(一种毒蛇,学名原矛头蝮)咬过的伤口,又在隐隐作痛。
咬着牙将右手抬起,伸进橘红色的工作服里,刘征彪的额头已经有细密的汗珠。
“彪哥,手又痛了?”管护站站长王非见刘征彪神色不对,一边用毛巾帮他擦拭额头,一边询问。“今天你休息,我一个人去巡山就行了。”王非说。
“我们这些人,哪个身上没得伤病?没事。”刘征彪回应道。其实,对于从事护林工作29年的刘征彪来说,伤痛并不是最可怕的,“怕的是一个人巡山,连说话的人都没有,自己跟个‘野人’一样。”
盯着蜘蛛结网,一盯就是一天
来到红旗管护站之前,刘征彪过了差不多6年“没人说话”的日子。
“白果林场有15个护林员;3个管护站,红旗、寨坪和黄草坪;还有3个管护点,转坪、兰英和杨柳。”王非对参与巡山的记者说。此时,薄雾散去,通往密林深处的阳板河沟,刘征彪和王非的橘红色工作服格外显眼。“管护站还好,一般有两三个人,车子也去得到。管护点却只能靠走路,一般要走近5个小时,而且只有一个护林员。”王非说。
在转坪管护点的那段日子,刘征彪甚至不愿回忆,“一两个月都见不到一个人,无聊孤独得抓狂。”
夏天,阴条岭多暴雨。
“暴雨时只能在管护点呆着。”刘征彪对记者说,碰到暴雨,他会在管护点里盯着墙角结网的蜘蛛,一盯就是一天;或者看着煤油灯在风中忽明忽暗,直到眼睛胀得通红……
冬天,阴条岭常下雪。
雪大的时候,也没法巡山。51岁的护林员晏成文已经巡山35年,一个人在管护点的日子,遇到雪天,他会坐在门外,看雪花将林海变成雪原,然后自己也变成一个“雪人”……
巡山的时候还好点,偶尔能碰上进山采药的村民,刘征彪会扭着村民说上半天。起先管护点晚上只有煤油灯,后来,白果林场给每个管护点配置了电视和柴油发电机。“听说要配这些东西,激动了好久。”刘征彪对记者说,每个月的柴油是定量供应的,“电视最多能看到晚上9点,要不柴油根本不够一个月。”尽管如此,在护林员们看来,“已经是好幸福的事情了哦!”
“现在在管护站工作,能结伴巡山,有人说话,我已经很知足了。”阳板河沟里,阳光已驱散阴云,刘征彪一边用手机拍摄着一条爬到河边石头上晒太阳的“烙铁头”,一边对记者说:“留意脚下哦,这里蛇多。”
一个人,两头熊,距离不到两米
阴条岭的蛇,有几十种,最毒的就是“烙铁头”。
刘征彪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看嘛,这是伤口,胳膊差点截肢了。”他伸出右手,在中指和食指结合处,一道伤疤十分显眼。
那是2010年8月,刘征彪独自驻守在转坪管护点。
清晨的阳光刺眼,穿戴好工作服的刘征彪拉开管护点的木门。突然,一样东西从门缝上方落到了肩膀上。
“我反手一摸,就晓得遭了。”手触之处,刘征彪已经知道那是一条蛇,还未来得及反应,右手中指便被狠狠咬住,钻心的疼,“我一把将蛇甩到地上,一眼就认出是‘烙铁头’。”
长年和野生动物打交道,护林员大多知道一些急救常识。刘征彪立即用小刀将伤口划开,挤出部分蛇毒,同时用绳子在胳膊肘处扎紧,防止蛇毒进入心脏。随后他立即电话联系了红旗管护站的同事,说明情况并徒步下山。“到红旗管护站的时候,右手已经完全肿胀了。”
赶到巫溪县人民医院,刘征彪的右手已经发黑,“连夜转送到市急救中心,还好没有截肢。”看着石头上的“烙铁头”,刘征彪轻描淡写地讲述那惊心动魄的经历。
事实上,在阴条岭,几乎每个护林员都经历过这样的生死时刻。
晏成文曾和两头“黑子”(当地人对黑熊的俗称)狭路相逢,彼此距离不到两米。
“在寨坪海拔2000多米的熊家子屋,一头‘黑子’从崖上滚下来,接着又滚下一头。”一人两熊,相视而立。
在晏成文还未及反应时,其中一头“黑子”扭头就跑,另一头盯了晏成文一会儿,也紧随着离去了,“好在正是‘黑子’发情期,顾不上我,要不一个巴掌过来,可能半边脑袋都不见了……”
除了野生动物,恶劣的环境和天气,同样威胁着护林员的人身安全。
“阴条岭海拔高,冬天雪厚。”王非眯着眼睛看着山林里的野花在阳光里摇曳。从事护林员工作近20年的他,有次差点就被雪窝埋了。
那是几年前的冬天,雪下了好几天,杨柳管护点的积雪没过了膝盖。
雪停巡山,王非在海拔近2000米的林口子一脚踏空,整个人埋进了雪窝子,“阴条岭属于喀斯特地貌,雪下面的石头松动陷落了。”
一个人,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凭借多年野外巡山的经验,王非抓住伸入雪窝的树根才逃离了险境。
12万亩森林,39年无火灾
就是这15个过着“野人”般生活的护林员,守护着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果林场的12万亩林海,以及其中无数的珍禽异兽和珍稀植物。
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有45万多亩,森林覆盖率90.71%,平均海拔1900米。保护区是神农架原始森林延伸至重庆的部分,属秦岭山系,东接大巴山,南连巫山,拥有我市唯一的一片原始森林和无污染的高山草场。主峰阴条岭海拔2796.8米,是全市的最高点,被称为“重庆第一峰”。
保护区内植物有1500多种,且有大量珍稀濒危物种,包括红豆杉、珙桐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5种。此外,还有金雕、白熊、白狐、金钱豹、小熊猫等3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禽异兽,是难得的“天然物种基因库”。
“阴条岭还是长江一级支流大宁河的发源地,属重点生态区域。几十年来,几代林业职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才确保了一方生态平安,构筑起生态安全屏障的基本骨架。”巫溪县林业局局长冉奎林介绍,白果林场地处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与神农架、湖北大九湖国家级湿地公园、湖北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同组成大神农架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构成秦巴山地区和三峡库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从1977年至今,刘征彪、王非、晏成文等一代又一代白果林场的护林员在阴条岭的茫茫林海、千沟万壑间,默默地守护着这片12万亩原始森林,39年无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