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丨陈俊:从北大研究生到南川贫困村“第一书记”

31.05.2017  19:03

初夏,陈俊再次回到长坪村,沿路远远看到村民就是家常式的问候,“吃饭了没有?

这位南川区2003年的高考第一名、北大研究生,见到村民后脸上尽是兴奋,“随便走到哪里,大家都认识我” 。

陈俊在接受采访。

今年33岁的陈俊现任南川团区委副书记,此前的2015年7月到2017年4月在南川区河图镇长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任职期间,这个市级贫困村成功“摘帽”——泥泞小道变成宽阔柏油路,土墙危房被改建后的川东民居替代;他推行“配股分红”防止村民返贫——引进种植产业,产业扶贫资金分配给建卡贫困户,即便没有产生经济效益贫困户也能保证8%的利息收入,产生盈利则享受分红。

从农家放牛娃到北大研究生

陈俊在南川区委机关是个“名人”,这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关——农村娃出身,南川高考第一名,还有北大研究生的学历。

陈俊的老家在南川最偏远的合溪镇,父母都以务农为生。在陈俊的印象中,小时候家很穷,“按照现在的标准来说,我们家肯定也是贫困户。

读小学时,陈俊每天放学后要赶回家割草放牛。家里没有电灯,陈俊点煤油灯复习功课。

1998年,陈俊考上了南川中学——这是南川最好的一所中学,“(南川中学)很难考。每个乡镇平均三年才有一个学生能考上,合溪镇应该还没有。”

为了让陈俊靠读书找到出路,家里也是东拉西凑供陈俊上学。

直到初三时,南川当地一名爱心企业家注意到成绩突出的陈俊,从2000年到2010年10年间,陈俊一直受到当地这名企业家的资助。也正是在这10年,陈俊在中学成绩年年第一,更是在2003年以南川理科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并在2010年完成研究生学业。

毕业的陈俊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不仅有机会留在北京工作,还有机会继续出国深造,中兴通讯公司甚至开出了22万年薪的工作,但都被他一一婉拒。

家里供我这么多年读书,父母年纪也大了,我觉得要回家工作,更好的照顾父母。”陈俊坦言。

吃住在村里做事“杠杠的

2015年7月,时任南川区委办综合科科长的陈俊被选派到河图镇长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驻村“第一书记”是南川区推行“双包”机制的具体落实:由一名区领导牵头,一个区级部门,一批区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一名乡镇(街道)干部参与,组成40个驻村工作队联系40个贫困村。脱贫攻坚也成为南川区培养干部、锻炼干部的主战场。

长坪村是市级贫困村, 268户981人中建卡贫困户就有26户92人,占总数的10%左右。村里六个农业社,其中四个社的道路都没硬化,一到雨天就是泥泞路。产业只有一个刚刚起步的猕猴桃合作社。

陈俊驻村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贫困户和其他农户,为制定精准脱贫方案做准备。当他看到村内不少土墙房子,甚至有群众的住房还是危房后,陈俊感受到贫困数据背后的巨大压力。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戴着眼镜,文质彬彬,一副书生模样的陈俊自嘲着刚来的时候很难得到群众的信任。

以前也有干部下乡帮扶,老百姓觉得你可能在走过场,来‘镀金’,不会给村里带来什么变化。”陈俊说渴望得到群众的认可,最好的行动就是实干。

为解决村里道路硬化,陈俊多次跑区国土局、区交委和区扶贫办等部门争取专项资金,最终整合资金2000余万元打通了村道。如今,20人以上的人口聚居区,都有了一条硬化路。

长坪村有两个社70多户存在饮水困难,最佳的方式是从相邻的大观镇搭建管道引水,但由于跨乡镇,这个想法一直被搁置。陈俊这个“第一书记”上任,就联系区水务局、河图镇、大观镇进行协调,并得到了一致同意。如今,群众的饮水问题不仅得到了解决,长坪村还新修整治了9口山坪塘和2口蓄水池。

在驻村的一年多期间,陈俊一周大多数日子吃住都在长坪村万学林家里。万学林给陈俊的打分是,“虽然很年轻,但做事杠杠的!

万学林说,有时候陈俊要回区里汇报工作,但有关脱贫的事情给他打电话,他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回来。陈俊经常晚上都加很长的夜班,尤其是在2015年年底脱贫验收前夕,陈俊白天要上场地监督工程施工,晚上回来整理资料到凌晨。

万学林说,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去年6月22日上午,陈俊接到家人电话得知老婆临盆,但他当时正在长坪村做脱贫工作,一时无法抽身,直到家人发来“母子平安”的信息,陈俊才真正放下心来。

陈俊坦言,“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村里道路、人畜饮水的问题陆续得到解决,脱贫攻坚取得进展,大家开始觉得我还能干成事。

推行“配股分红”防止返贫

陈俊深知,要使贫困户真正脱贫,作为群众收入保证的产业基础必须打牢。可长坪村的现实情况是产业基础差,农产品价格低,甚至没有销路。

充电”学习电商脱贫经验归来的陈俊,邀请重庆红曼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驻长坪村建设电商服务中心。红曼公司的老总魏先曼在长坪村走访调研产品品质后当即决定,全部收购长坪村的农产品。

脱贫不返贫”需要长期的规划,“第一书记”陈俊邀请了农业、林业、乡村旅游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到村里实地考察,制定出了《长坪村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培育茶叶、果蔬、花卉、苗木等重点产业。

目前,长坪村的产业从一个刚起步的猕猴桃合作社,发展到了120亩核桃、104亩蔬菜、400亩猕猴桃等,保证了村民的收入渠道。

陈俊还在防止返贫上打出了“连环拳”——推行配股分红机制。陈俊介绍,配股分红是将36.8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分配给26户建卡贫困户,按照一户40股,每股100元,入股到村里的合作社,贫困户成为合作社股东,每户每年都能得到3000多元的收益。

这种将产业扶贫资金量化成股金加入合作社的模式,不仅相关的产业配套设施都有政策支持,即便有风险也全部由合作社承担,贫困户属于“旱涝保收”。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陈均俊 王梓涵)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