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山上的追梦人
湖南省怀化市雪峰山,重庆大学野外覆冰试验基地全景。
团队成员范才进正在用高速摄影机捕捉覆冰绝缘子闪络电弧现象。
重庆大学野外覆冰试验基地,蒋兴良教授正在清除覆冰绝缘子上的冰块。
湖南省怀化市雪峰山,团队成员正在记录输电线路导线覆冰厚度。
深夜,团队成员在记录导体覆冰厚度。
晚上十点,团队成员正在为第二天的覆冰绝缘子闪络电弧试验做准备工作。
因雪峰山覆冰后车辆无法上山,蒋兴良带领工作人员步行到试验基地。
恶劣的天气下,在户外衣帽会瞬间结起冰霜。
一条绵延狭长的峡谷,从东南方吹过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和从西北方吹过来的西伯利亚寒冷气流在峡口相遇……这里是位于湖南怀化市雪峰山。
像悬挂的钟乳石、像摇曳的风铃、像巨大的芭蕉扇……1月24日,零下2℃的天气里,银装素裹的雪峰山如同一个童话世界般的梦幻国度。
“这根树枝上的雨凇厚度是5厘米。”“每往上25厘米,雨凇塔上的雨凇厚度增加约1厘米。”……一大早,风雪中,位于雪峰山坪山塘的重庆大学野外(自然)覆冰试验基地,便有一群人忙碌不停。
他们,是由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蒋兴良带领的电网覆冰试验研究团队。
原来,在冬季和早春,有一种由冷暖气流交汇形成、温度低于0℃的水滴。它们晶莹剔透,裹嵌在草木、山石之上。
看似美丽的雨凇,引起的电网覆冰灾害,却是目前全球都无法彻底解决的难题。
如何攻克这一世界级难题?
基地的两座山头上各有一座雨凇塔连接着电网,高大的圆柱形冲击电压发生器、还有一座用于研究风机覆冰的风力发电机……耗费10年时间,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蒋兴良,在雪峰山打造了全世界首个野外(自然)覆冰试验基地,以探寻研究电网覆冰的规律、防御及解决方法。
“由于每种雨凇的大小、形状、重量不同,对电网的影响不一样。而影响雨凇形成的因素又有很多,随机性极强,需要长期、大量的数据分析。”蒋兴良说,因此电网覆冰规律及其防御方法一直是国际上没有解决、极具挑战性的难题。
于是,每到覆冰期,蒋兴良便会带着博士、硕士研究生们,徒步走上山,在这里进行各种覆冰试验。
在这里,半山的树枝、屋顶的管道、木门板上的圆柱体等,都是蒋兴良团队测量的对象;清晨、中午、夜晚,团队会在不同的时间进行测量记录;旋转半导体、覆冰支架、自然喷淋装置……团队还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制作出测量的仪器。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分析出在同样气象条件下,电网防灾部门可以做怎样的应对措施。”博士生韩兴波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能为电网覆冰这一世界级难题尽一点自己的力量,是团队共同的梦想,“新的一年,愿能离梦想更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