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重庆市“青春健康高校行”为大学生性健康“开课”
【核心提示】
大学生作为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群体,其生殖健康观念的教育和引导,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
大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生理心理到达了一定程度,同居、因恋爱或情感引发的校园问题等是绕不过的话题。
为此,市卫计委、市计划生育协会在全市高校开展“我的美丽青春、我的出彩人生——2014重庆市青春健康高校行”大型公益活动,承担起大学生生殖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责任。如今,这一活动已成为我市各地高校学生所推崇的校园活动知名品牌。
“以前对‘性’这一块接触不多,总觉得不好意思,但现在不同了,除了我自己,我还经常建议身边的同学应该多正确地了解,对自己的心理和生理都有好处。”寒假来临,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大二女生刘敏和她寝室的几名女生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早早地离开校园回家休假,而是留在学校制作下学期将要在校园里发放的性健康知识宣传小册。
作为青年学生同伴教育志愿者,刘敏和她的几名伙伴常常利用参加各种性教育专题讲座的所学,自发地将一些健康理念向自己身边的同学进行传播。
在此之前,刘敏和许多大学生一样,性健康意识淡薄,羞于启齿,谈性“色”变。
“我们的出发点就是,希望这些大学生今后都能组成健康美满的家庭,生一个健康的宝宝,从而做准备教育,在发现问题前及时进行干预,防止错误的发生。”作为“青春健康高校行”大型公益活动的负责人,市卫生计生委副巡视员、市计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志坚说,每一次活动,他们都给青春期的孩子准备了可能缺失的那堂课——性与生殖和心理健康的教育。而这些累积的经验,终于在2014年迸发出应有的能量。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有需要、有缺失
回忆起大一入学时戏剧性的一幕,刘敏至今仍觉得很“搞笑”:2013年夏天,新生入学第一天,每位新生都会收到一本学校发放的健康知识小册子——介绍如何使用安全套。出生在奉节农村的她到学校报名时,打开学校发放的一叠资料时,不经意看到“避孕套”等字眼,吓得她立即将资料塞进口袋。
回到寝室后,发现其他室友也在悄悄翻阅那本名为“健康知识”的小册子,由于开始和同寝室的同学都不熟,也不好意思声张。几天后,互相认识的室友们谈起那本小册子,寝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大家居然热烈讨论起来,但事后谁也不敢对外提起。
“虽然学校性教育工作早已开展,但由于传统观念等因素制约,始终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局面。”张志坚说。在社会印象中,高校学生一直是有知识和智慧的一个群体,但现实的例子却显示出了反面。
有相关专家曾作了一个调查,虽然从小学到高中有生理卫生课程,但只有20%的学生有一定的避孕、预防艾滋病知识,80%的学生性知识十分薄弱,特别是一些偏远区县的学生,在性知识上几乎是空白。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市有在校大学生70余万人,在校研究生20余万人,这样一个处于青春活跃期的庞大群体,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却时有“缺席”,非常需要积极的正向引导。
面对这个巨大而活跃的群体,一旦出现性知识缺失,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疑惑,谁来排解?
有专家指出,由于相关知识的缺乏,“女孩有反复人流的,还有的是反复吃紧急避孕药的。”而按常规,紧急避孕药和人流手术都是有严格规定的,超过了限值,对身体都是有伤害的。比如,反复人流会给女性健康带来巨大伤害,包括人流大出血,子宫感染、穿孔等并发症,还会增加女性不孕几率,切不可忽视不理。
“勿庸讳言,仍然有许多错误的性健康行为和不该发生的人流现象存在,例子经常见诸报端或是电视、网络新闻。”张志坚认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从大学生开始性与生殖的教育都显得晚了,应该从孩子青春期就开始。之所以积极来推动这项工作,其目的就是要赶在大学生成为恋人、爱人和正式步入婚姻殿堂前,将这些性健康、两性交往、婚恋择偶等相关知识普及给不同年龄层次的青少年,让他们学会“爱”,懂得“爱”,珍惜“爱”
把大学生性健康摆到“桌面上”
基于此,2012年8月,由市科协、市教委、市卫生局、市计生协和部分高校联合发起成立了重庆市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研究会,并与市计生协建立的“青苹果之家”合并开展青春健康教育工作。
2014年,市卫生计生委、市教委、市科协、团市委、市妇联、市计划生育协会6部门全面系统地开展了“我的美丽青春、我的出彩人生——2014重庆市青春健康高校行大型公益活动”。与在校大学生携手青春,直面他们的性,以及生殖健康和心理健康,以及防艾和慈善教育,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倾力完成学业。
“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青春健康高校行’在学校举办的性教育专题讲座。”一位女学生回忆,讲座刚开始的气氛很沉闷,有的同学低着头,有的同学窃窃私语。
为了让学生熟络、交流,讲座老师尝试采取开放讨论的方式,每次讲座前都会提供一个具体案例,让大家在研读后勇敢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在“调节”下,讲座气氛逐渐在各个高校活跃起来。
同时,市计生协会还利用现有的青春健康工作平台,组建了一支青年学生同伴教育志愿者队伍,让他们通过日常所学,将一些健康理念向自己身边的同学和社会青年群体进行广泛传播。而刘敏就是这一志愿队伍中的一员。
截至目前,“青春健康高校行”大型公益活动已组织“重庆市青苹果之家”、重庆市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研究会的专家、志愿者和33名全国乃至港、台地区的知名专家学者到全市41所大学、高职、中专和高、初中学校开展专题巡回讲座50场,其中包括了台湾著名教授林燕卿以及国内著名专家陈一筠教授,她们为各高校的学生们进行了“大学生婚恋与性安全”、“关于爱情”、“青年男女的择偶与婚前交往”等话题的专题讲座。
此外,为更好地贯彻青春健康高校行活动,传递青春健康的时代风尚,主办方还举办了校园青春微课堂、青春健康微作品设计大赛、青春健康图片巡展等主题活动30场;举办“大学生成长论坛”,61所高校师生参与;举办青春健康知识竞赛,36所高校的师生参与;发放青春健康相关资料13万份(套)。并在17所高校建立“青爱小屋”和青春健康基地,通过同伴教育相互影响。
叫好又叫座的青春健康“课”
“性是什么?爱情是什么?如何培养爱的能力?如何经营好两性关系?如何做高情商的父母?”……这一连串的问题,就是西南大学大三学生邱明在去年11月“青春健康高校行”大型公益活动在该校举办的“爱是一种力量”讲座上得到的疑惑,主讲人正是亚洲性学联会发起人、台湾著名性教育专家林燕卿。
“跟我们印象中的讲座完全不一样。”邱明说,林燕卿教授分别给在场的同学们分析了在恋爱前、恋爱中以及失恋后男女双方在心理状态和行为上的差异以及如何科学地看待这种差异,还带来了新的恋爱健康信息,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现场,她还邀请同学上台进行角色扮演,展示恋爱行为;带领听众一起敞开心灵进行对话,用自身真实的故事,生动地讲解了如何处理“嫉妒及占有欲”和“失去的爱”等问题。
“这只是一次缩影,几乎每次性健康讲座都很火爆。”西南大学教务处杨老师说,这些讲座互动性都很强,也贴近大学生的需要,因此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200多人的大教室常常座无虚席,来晚了就只能站着旁听。
杨老师表示,如今青春健康的相关讲座,以及微视频和微小品等活动已经成为同学们茶余饭后最新奇“谈资”。通过这些活动,也让学生们未来在对待性的问题上有了正确的态度,在交友的问题上也能沉着冷静,多一份性知识,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事件的发生,为自己,和他人买一份性保险。
“事实上,这样有意义的案例和故事,在‘青春健康高校行系列活动’中,每一位参与其中的专家,随口都能讲出很多很多。”张志坚说道。
去年12月,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结束完2014年的最后一场讲座活动后,返程中,市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刘嘉收到一位大学生发来的短信:“这是我从读书以来接受过的最专业、最科学且最完整的一堂性教育讲座。我一直以为性是这样的,可我刚刚才发现,许多行为和观点都是错误的。”
如今,“青春健康高校行”公益活动已成功开展一年,谈及此,张志坚感慨,正如这位大学生在发给刘嘉的短信中最后写道:“谢谢老师,让我听到了有史以来最全面的一堂生理和心理的课。”
截至目前,“青春健康高校行”大型公益活动在重庆各大高校的师生、家长心中赢得了非常高的评价,也赢得了国内多家媒体的关注,在重庆高校里形成了一道青春健康的“旋风”。
而这一堂关于青春健康的“课”,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