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学生迈好青春“正步”——近年来高校提高学生军训质量纪实

26.10.2016  06:03

      爬雪山、过草地……面对体验长征精神的实战项目,身着迷彩服的学生营员们没有退缩,偶尔有人一脚踏空,立刻返回起点再来一次,全然不顾已经湿透了的鞋裤。
      在为期一周的第三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中,来自全国30个省份的数百名学生营员,不仅在“重走长征路,争当新红军”主题野营拉练活动中奋勇争先,还在竞赛中展现了扎实的军事理论知识,出色完成了各项军事技能训练科目。
      近年来,围绕提高军训教育质量这一战略主题,高校积极适应国防和军队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眼于增强学生国防观念、总体国家安全观和身体心理素质,大力推进学生军事训练创新发展,在大学生中和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良好氛围。
      结合特色,拓展军训深度和广度
      谈起军训,是否还是浮现出走走队列、叠叠军被、唱唱军歌、打打军拳的传统印象?实际上,如今的军训已并非如此。
      学生军训不仅成为一门必修课,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不断构建军事课程体系,而且在军事训练科目安排上,很多高校已不局限于传统模式,在实践中结合学校专业特点进行拓展创新,并将短期军训成果贯穿延伸到学生长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国防意识、增强爱国热情。
      上海政法学院将反恐教育演练纳入军训,集中训练与日常训练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具有政法特色的大学生军事训练新模式。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以日常警务化管理为抓手,深化军事训练和公安专业教育的融合创新,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引进警务技术实战案例,特警专业实战训练中引进陆军反恐战术训练经验等,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过硬的素质,英模频频涌现。
      河南中医药大学在全校新生军训中开设了“战伤救护”新课程,突出学校专业特色,给学生传授救护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军训实效。西南民族大学则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尊重和发扬各民族学生多民族性、多文化性的特点,在军训工作中积极开展国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临沂大学地处革命老区,学校充分利用丰富的沂蒙红色文化资源,以大学生军事课为主体,把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和文化传承创新相结合。这一国防教育新机制塑造了学生崭新的精神面貌,增强了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学生入伍人数位居省属高校前列。
      为了将学生在军训中养成的优秀品质、精神和作风延续到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福建师范大学将促进学生军训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国防教育社团的组织引导,开展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有力促进学生国防意识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完善保障,提升军训教育质量
      学生军训是个系统工程。为了增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近年来,各高校在加强基本建设和教育保障上下功夫,切实增强国防教育的质量效益。
      以师资建设为例,专业师资力量匮乏、兼职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这是之前不少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课程教学中共同面临的困境。然而,现在很多高校在实践中找到了新路子。
      贵州大学采取以专题式课程内容为基础,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核心,以多样化教学资源为载体,采用教师固定专题不同班级轮流授课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要素的整合优化和教学价值的整体发挥。今年7月份,该校国防教育教学情况调研显示,教学内容吸引力、教学方法丰富程度、理论与实践结合情况等3个核心指标的学生满意度均达到85%以上。
      中北大学把军事教师纳入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兵器学科专业优势,选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兵器学科专家学者担任军事课教师,组建了由26名教师组成的专兼职军事教师队伍,其中博士14人、硕士10人,研究生以上学历者占军事教师队伍人数的92.3%。
      为了弥补作战部队承训官兵不足,中北大学主动与太原陆军预备役高炮旅合作,共建预备役承训部队。湖南城市学院则与国防科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从军事素质高的高年级学生中挑选教官。
      在机制建设方面,保持独立的人事编制和经费预算,是许多高校采取的共同举措。华南师范大学设立军事教研室,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不仅成立独立的教学部门、配备专职教师,还配套设立办公室、资料室和器材库等机构。
      为了确保国防教育工作规范运行,健全规章制度、理顺管理体制被列入不少高校的工作重点。内蒙古师范大学以军队条令条例为依据,编印了《大学生军事教育手册》等10多项规章制度;青海民族大学等高校还组建校级领导担纲的军训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管理学生军训工作。
      与时俱进,推进国防教育持续发展
      国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奠基工程。为了满足新时期的新要求,高校与时俱进,瞄准领域的重点工作,不断推进国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浙江工业大学从注重内涵建设下功夫,教学突出重点,注重顺应时代的发展,顺应现代大学生的心理思维方向,通过新知识和新信息带动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学生关心的热点事件引入教学课堂,开展主题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训练环境,江西警察学院稳步推进军事训练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各类训练设施,建立起区域内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的军事训练基地,夯实学生军训工作。
      除了大力建设军事学师资力量,海南师范大学还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改革军事学授课方式、方法和考试及评价方式,根据大学生体质状况和自然环境特点,完善军事训练方案。
      在高校的军训工作由省军区协调统一安排后,甘肃中医药大学主动加强与军训承训单位的联系对接,避免出现军训效果不明显、内容不规范等问题。
      “互联网+”时代对传统军事课教学提出了新挑战,不少高校已经行动起来,更加注重运用网络、手机、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传播国防军事知识。运用大数据平台,收集学生的思想动态,充分发挥军事课教学的特殊育人功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观念。
      同时,很多高校还在探索“请进来、走出去”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军事技能的积极性,努力实现军事训练既立德树人,又培养储备合格军事人才的双重使命。(本报记者 万玉凤)
      短评 推动高校军训创新发展
      张金岭
      近年来,高校充分发挥军事训练教育的特殊育人功能,与时俱进,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拓展工作思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学生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观念,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也为高校进一步提高军训质量积累了宝贵经验。
      军训在高校不仅成了一门必修课,更值得一提的是,不少高校把军训工作向学生的专业和长期的思想教育活动延伸,使军训真正成为教育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上海政法学院将反恐教育演练纳入军训,地处革命老区的临沂大学在军训中充分利用丰富的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等,都极大丰富了军训教育的内涵。
      想方设法完善军训保障机制,是高校军训质量得以提高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军训创新发展的重要经验。长期以来,缺乏专业师资力量、兼职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成为不少高校提高军训教育质量不得不面对的瓶颈。贵州大学的专题式课程、中北大学把军事教师纳入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等,都为打破原有的军事教育瓶颈找到了新路子,这些经验值得其他高校认真借鉴。
      在“互联网+”时代,面对新一代大学生,如何加强国防教育、提升国防观念,急需更有力度的工作创新。其中,浙江工业大学抓住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把新知识、新信息和热点事件引入军事教育过程,以主题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为新环境下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防教育找到了新方向。
      国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基础性工程,也承担着立德树人和培养储备合格军事人才的双重使命。只要我们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扎实工作,一定能为高校国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先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