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当好 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和标杆
领导干部要当好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和标杆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第二十六评
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践行“三严三实”进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要求,在引领社会风尚上,各级领导干部要当好旗帜和标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指示,是对当前在领导干部中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具体要求,对建设全社会良好风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图1:2015年9月11日,中央政治局就践行“三严三实”进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
中国***是执政党,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形象和威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党的领导干部,作为党的执政骨干,他们的形象极大地影响到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党的事业成败和人民的幸福。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就越要从严治党,使党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当前,社会风气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许多人都在不停地抱怨,把自己当作观众,好像社会风气好坏与他没有任何关系。特别是极少数腐败的领导干部,更是败坏了社会风气。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大大小小的公众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极大地影响着社会风气。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风气之所以至今仍让人念念难忘,就是以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上率下,以身作则,为全党和全社会做好示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政风社会风气之所以有了根本好转,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密不可分。因此,营造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尚,领导干部要当好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和标杆。
党中央在县处级领导干部中部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就是要巩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作风建设方面的积极成果,发挥好领导干部在引领社会风尚方面的带头和示范作用。中国人历来崇尚气节、崇尚严谨、崇尚务实,讲良知、守信用,“严”和“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内容,是传承民族品性、倡导社会新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全社会弘扬“严”和“实”的精神,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通过践行“三严三实”,引领社会风尚。
“三严三实”是天天要面对的要求,领导干部要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
图2: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工作。
践行“三严三实”,要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要落细落小,注重细节小事;要修枝剪叶,自觉改造提高;要从谏如流,自觉接受监督。***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立根固本,就是要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功夫,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贯穿领导干部工作生活方方面面。“严”和“实”是一件一件事情、一点一点修为积累起来的,必须落细落小,多积尺寸之功,经常防微杜渐。每个领导干部都有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的职责,打扫思想灰尘、祛除不良习气、纠正错误言行永无止境,永远都是进行时。
领导干部要当好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和标杆,必须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心中有党。现在个别领导干部以调侃党为荣,社会上一些人也对党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在全社会维护党的形象,领导干部要做到心中有党,要时刻记住自己是中国***的干部,是党派你当领导干部的,是人民的奴仆。这个道理很简单,但要时刻牢记于心就不那么简单了。要把牢政治方向,强化组织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自己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做到心中有党,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不能不问苍生问鬼神。只有理想信念坚定,心中有党、对党忠诚才能有牢固思想基础。理想信念动摇了,那是不可能心中有党的。领导干部要把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的成果,不断领悟,不断参透,做到学有所得、思有所悟,注重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做行动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不是把马克思主义挂在嘴上、贴在墙上,对己自由主义。坚定理想信念,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向着最高理想进行实实在在的努力。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领导干部一定要有一个基本立场,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保持必胜信念,在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态度坚决。只有作为执政骨干的领导干部坚定了、沉着了,朝着大目标共同努力了,群众才有定海神针,才有主心骨,阵地才守得住,战斗才能打得赢,理想才能不断变为现实。
心中有党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作为党的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都要增强党性立场和政治意识,经得起风浪考验,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岔了、走偏了。要严守政治纪律,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守好规矩,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只要出现这种问题,就要坚决纠正。
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的根本宗旨,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必须心系群众、为民造福。领导干部心中要始终装着老百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到不谋私利、克己奉公。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要想得透、看得淡,自觉打掉心里的小算盘。要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要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不满意的问题,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福建东山县县委书记谷文昌,他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事,当地老百姓逢年过节是“先祭谷公,后拜祖宗”。
领导干部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工作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情况、问计于民。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过的,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只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就能摸清情况,同基层干部和老百姓拉近距离、增进感情。情况搞清楚了,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想出来的点子、举措、方案符合实际情况,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重要决策方案,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措施,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不能嫌麻烦、图省事。
做到心中有民,必须树立良好作风。中国***的性质、宗旨和党的传统决定了领导干部对党风政风具有示范作用。老百姓看党,最集中的是看身边的干部。老百姓身边作风不好,党在当地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领导干部要按照中央要求,继续把作风建设抓好、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巩固好,做到勤政、务实、为民,自觉抵制和纠正“四风”问题,形成作风建设的新常态。
“为官避事平生耻”。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责任就意味着尽心尽责干事。对定下来的工作部署,要一抓到底、善始善终,坚决防止走过场、一阵风。领导干部不能有临时工的思想。有的干部刚到一个岗位,就想的是反正干不长,不如弄点大动静出来,也好显示自己的能耐和政绩,为自己晋升提拔铺路。这样的观点要不得。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不能搞“一朝天子一朝臣”,规划不能年年变,蓝图不能年年画,那就干不成什么事。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就要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山西右玉县历任县委,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始,带领全县人民治沙造林。六十多年来,一张蓝图、一个目标,县委一任接着一任、一届接着一届率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干,使绿化率由当年的百分之零点三上升到现在的百分之五十三,把“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抓任何工作,都要有这种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耐心和耐力。
心中有责,必须奋发有为。领导干部要能够做到责任在心、担当在肩,不能不思进取、为官不为,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满足于做四平八稳的“太平官”。领导干部面对工作难题,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积极寻找克服困难的具体对策,豁得出来、顶得上去,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要开动脑筋、深入思考、积极推动,要不等待、不观望,坚持问题导向,积极主动作为。当前,我国正处于矛盾多发期,领导干部对突出矛盾要有责任意识,主动去解决而不是回避推卸,做到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对突发事件要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敢于负责,关键时刻要亲临现场、靠前指挥、果断处置。
领导干部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姓公不姓私,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
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根基在基层。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善于运用法治思维谋划县域治理。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做决策、开展工作多想一想是否合法、是否可行,多想一想法律的依据、法定的程序、违法的后果,自觉当依法治国的推动者、守护者。
廉洁自律是***人为官从政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领导干部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要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要求他们守德、守纪、守法。“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曾经亲自起草《干部十不准》,规定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他得知儿子看“白戏”,立即拿出钱叫儿子到戏院补票。被康熙誉为“天下清官第一”的张伯行曾经说过:“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领导干部作为权力人物和公众人物,要注意道德操守,道德上失足比某些工作失误杀伤力还要大。我国古代就要求县令“导扬风化”。领导干部要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追求健康情趣,慎重对待朋友交往,时刻检点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全社会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要不断体会和弘扬先人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喻于义”、“言必信,行必果”、“德不孤,必有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做社会的道德模范。
只要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做到“三严三实”,真正当好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和标杆,社会风气一定会大为改观,我国社会一定能够成为“六亿人民尽舜尧”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