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的巨叶——实拍重庆最大风力发电项目石柱大堡梁风电场
21时20分,“三桨旋翼”被垂直吊起,准备送往塔柱顶部。
22时15分,利勃海尔起重机将巨大的叶片吊至半空中。
22时36分,“三桨旋翼”安装成功。
夕阳中的石柱七曜山风电场。
运送塔筒的卡车在风电场中穿行。
在海拔近2000米的石柱大堡梁风电场,工人们顶着强风和烈日施工。
运送风电叶片的货车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
工人正在检查待安装的风电叶片。
长期在高山野外作业,工人们只有在工作间隙用手机与远方的亲人联系。
从卡车上卸载叶片时要动用3台大吊车,还要20多名工人辅助配合才能完成。
在石柱黄水有一知名景区,因常年大风起袭,山中呜鸣,被命名为“大风堡”。就在离大风堡数十公里,同属巫山山系的七曜山脉上,有一处少有人知的景观——七曜山山地风电群。
与风机密集铺建、宽广壮阔的平原风电场相比,山地风电场呈现的则是一番别样的美感。6月2日,记者来到七曜山风电群的其中一处——国电重庆石柱大堡梁风电场,只见数十米高的巨大风机立于各处山顶,随山势林野起伏,一直绵延到天际边缘。
作为我市装机容量最大的风力发电项目,目前,大堡梁风电场正在进行紧张的建设工作,预计将于今年8月30日全面投产,届时一年可发电近9亿度。
在该风电场5号风机吊装现场,一个跟风机差不多高的黄色“大家伙”格外显眼,它就是全球最大的全地面起重机——利勃海尔1200吨起重机,目前在国内只有两辆,它除拥有巨大的起重能力外,还能够利用履带,在山地路面上自由转移,可谓山地风电场建设的一大“利器”。
一座风机,主要由塔柱、叶片和主机组成。塔柱通常分为数段运送吊装,而五六十米长、十几吨重的叶片,却必须整体运送。
当天,等到5号风机的三张叶片全部送达吊装现场时,太阳已经落山,由于风力较小,施工条件较好,施工方决定在晚上进行吊装。起重机开始轰鸣,叶片缓缓吊起,在空中平行画出一道巨大的弧形,对准了轮毂。现场部分工人开始组装叶片,待三张叶片全装好,成为一个“三桨旋翼”后,起重机再将“三桨旋翼”垂直吊立起来,送往塔柱顶部。
此前早有一批工人,从塔柱内部攀爬到了顶部主机处,他们借助现场明亮的灯光,将吊上顶部的“三桨旋翼”接应过来,又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最终完成了全部安装。此时已经是晚上10点半过后,辛苦了一天的工人们这才坐下来吃晚饭。
横跨石柱、奉节、丰都等区县的七曜山山脉,是我市风力资源最好的区域。这里布局了大堡梁、狮子坪、回山坪、千野草场等多个风电场。据国电重庆分公司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全市可开发风电场有31个,总装机容量为172万千瓦,大部分都位于七曜山山脉,国电集团拥有开发权的装机容量,占全市的31.2%。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风电会有更好的利用前景。”上述人士称,目前只要一个区域年平均风速超过6米,就具备开发风电的价值,而未来年均风速达到4—5米的区域,也可以进行风电开发。总体而言,重庆发展风电前景十分广阔。
为支持清洁能源发展,针对风电场建设,我市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把风电纳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给予一些税费优惠,为企业节约了建设成本。目前除国电外,大唐、华能、海装等国内大型企业,均在重庆加快建设风电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有许多风机相关部件,也是重庆本土制造。如大堡梁风电场的风机叶片就是来自江津的一家企业,而风电场的主变、箱变和电缆,则是在涪陵生产的。业内人士指出,风力发电未来将更好地带动本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图/记者 万难 文/记者 白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