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进——我市首个本科院校对口帮扶高职院校成果纪实
“理实一体化”的实训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作能力。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供图)
本报记者 李星婷
工业机器人技术、电子商务、报关与国际货运、会计信息管理、市政工程技术……日前,记者从市教委获悉,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新增的5个专业获教育部批准,将于2016年正式招生。“这5个专业都与重庆五大功能区域的发展和6+1支柱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底通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取得2016年高职单独招生资格、获重庆市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专业组第一名、参加全国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大赛获二等奖……事实上,自2013年市教委接管原由市总工会主办的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并搭建起重庆文理学院与该校的对口帮扶平台后,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就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
作为全市首个由本科院校对口帮扶的高职院校,这种帮扶带来了怎样的好处?在国家大力倡导举办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背景下,这种模式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日前,记者赴永川进行了采访。
标准化管理规范教育教学
“双证书”制度、第二课堂学分不低于7学分……刚开学,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主任韩永光就拿出了这学期最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这套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实训课进程的制定等,目标明确,内容细化。”韩永光笑呵呵地告诉记者,方案是从重庆文理学院引进来的,非常实用。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曾经历了一些曲折。”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刘波介绍,学校2004年由市总工会下属的重庆市职工大学和重庆市工会干部学校两校合并而成,原地址在两路口文化宫,主要承担职业培训任务。后由于办学规模日益扩大,便采取“公办民助”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方式,2007年搬迁至永川新校区。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政策调整,合作办学逐渐制约了学校发展。2013年9月,市政府出资回购学校校舍,并将学院主管单位由市总工会变更为市教委。
在市教委的牵线搭桥下,2014年9月,永川区唯一的公办本科院校重庆文理学院与该校签订对口帮扶的框架协议:干部和教师互派、重大信息双向互通、图书资源数据库共享……文理学院在管理、教学等多个层面对学校进行帮扶带动。
“在教学管理上,学校引进了文理学院ISO质量认证体系管理制度。”在重庆城市职业学院科研处处长何春华看来,这套涵盖了教学标准、方法等多方面的制度,理顺了不少问题。
“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学术成果奖励专项经费的建立、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何春华告诉记者,借鉴文理学院的制度体系,2014年底,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对相关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制定和完善了《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规定》、《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教研室建设与管理办法》等50多个涉及教育教学的制度,明确了每一项任务的目标、方法、标准等,以保障教育教学的规范和有序运行。
“在顶层制度的引导下,学校管理更加规范,教学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何春华介绍,比如为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出台了《关于教职工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暂行规定》等6个制度与文件,以实现人才强校。目前学校有“双师”素质教师64人,硕士研究生比例达40.6%,副高职称教师比例达21.9%。
微课、实训室建设等推动专业教学
让学生找出错误的促销台陈列方法,然后进行正确分类……3月1日,重庆城市职业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黎乔老师,在文理学院录音棚准备好了这学期的微课视频。
“连锁经营管理的课程偏理论化,如果只是单纯‘灌输’,效果并不好。”黎乔说,文理学院派驻了多名老师到各系交流教学,在他们的影响下,学校很多老师也采取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颖的授课方式,非常受学生欢迎。
事实上,在文理学院的带动下,该校在实训室的打造、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都有了提升。
在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的电子商务实训室,记者看见,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正在老师带领下进行一项某公司的APP开发任务。“我们在实训过程中引入项目教育——即老师在前面上课,后面则是公司的办公场地。”从文理学院到该校挂职的肖绪洋教授介绍,为了让实训室有更真实的职场环境,他整合该校原有的3个实训室,将普通的电脑操作房改建成格子间式,并引入公司进驻,让学生可直接参与公司的项目设计。
在建筑工程系,则有“建筑与设计实验室”等好几间实训室。在“框架结构钢筋实体”实训室,记者看见,除网壳圆屋顶、双跑楼梯等各类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的模型外,还有一个用钢筋搭起来的类似房屋基础的模型。
“这个‘框架结构大型实物模型’包含了房屋的板、房、梁等基本结构,是师生们花了几个月时间搭建的,目前这个模型已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从文理学院到该校挂职的邓德学告诉记者,文理学院花大力气帮助学校提升了实训室建设,以强调实训的专业性以及与行业标准的对接,目前该校已建设汽车营销实训室等15个与行业紧密结合的实训室。
深入企业调研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与市场结合更为紧密的课程方案……记者了解到,在文理学院的带动下,目前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已打造了“建筑工程测量”“市场营销与管理”等8门校级精品课程,在校内外都有良好的反响。
数据显示,该校目前已与约200家企业进行合作,教师教研与社会服务能力也逐步提高,近年来教师发表论文289篇,主编及参编教材30本,主持市级科研、教改项目14项,获得专利技术3项,在市内和全国行业获得专业技能比赛奖项20多个,开展社会培训16500余人次,学院社会声誉逐渐提高。
地方高校应更有效地为区域经济服务
令人欣喜的是,去年12月,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人才培养工作顺利通过专家组的现场考察和评估。该校2015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7.85%,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0%以上。
“今年我校还首次取得高职单独招生资格。这是对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肯定。”刘波说。
“实际上,在对口帮扶的过程中,有利的影响是相互的。”重庆文理学院校长孙泽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高校分为学术型大学、应用型本科高校和职业技术高校三大类。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因此,去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推动地方普通大学向应用型大学转变,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以全面提高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重庆文理学院正在转型成为应用型本科大学,而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也有独到的经验,双方有很好的结合点。”孙泽平说。
“本科院校对口帮扶高职院校,这种模式在我市尚属首次,也非常有效。”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其有效地整合了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资源和力量,切实提升了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
“随着成渝高铁的开通,永川区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永川区相关负责人也认为,交通巨变为永川带来更大的区位优势,今后永川将着力发展机器人、笔电等重点产业,这就需要高校培养相应的产业人才。
刘波表示,“十三五”期间,学院将根据重庆市产业规划及永川经济发展趋势,着力重点打造以“智能装备”为代表的重点专业群。两校也希望更紧密地携手,做好专升本等衔接工作,甚至联合培养工程硕士,以支撑永川作为城市发展新区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需要。
“目前永川有重庆文理学院一所公办本科院校,以及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等职业院校20所,可以更紧密地联合,以进一步促进地方高等教育更直接、有效地为地区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服务。”孙泽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