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为高滩桥写过什么 九龙桥为何一条龙嘴紧闭
高滩桥
九龙桥上雕刻有龙头龙尾的巨石。
重庆晨报记者 李炼 摄影报道
上周,重庆晨报《地理发现》专栏,报道了巴南区双胜场的古桥群落,受到读者朋友的关注与好评。同时,还有许多朋友爆料称,其实观赏古桥不必舟车劳顿,在主城区就有不少历史悠久的古桥景观。
本周,记者根据朋友们提供的线索,分别寻访了位于沙坪坝区土主镇的高滩桥和九龙坡区陶家镇的九龙桥。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古桥不仅仅是建筑奇观,更体现出古人的智慧与生活艺术。
高滩桥
近300岁的古桥还能通汽车
在土主镇,记者很费了些周折,才找到了已经有近300年历史的高滩古桥。
其实,无论在清代、民国还是上世纪末,要找到高滩桥是很容易的,这个位于“渝合道”四塘的古桥,在乾隆、民国和1994年成书的《巴县志》里都有记载。从土主(四塘)到青木关(五塘)的大路穿过此桥,上世纪末该段古驿道的石板路都还保存完好。近年来,随着渝遂、外环高速以及渝西物流基地快速通道网的建成,当年的通衢大道已隐没在状如蛛网的乡村公路中。
据1994年出版的《巴县志》记载,高滩桥位于土主乡四塘村境内,清乾隆《巴县志》对此桥已有记载,但始建时间不详。后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为四礅五洞石材拱桥,南北走向,长60米,宽5.25米,高4米,拱高3.2米,每洞跨度为8米。洞顶两侧分别刻有龙头、龙尾,首朝西(即上游),尾向东,为深园雕。桥面用石板铺成,两侧均用石柱嵌石板作围栏,高1米,围栏的石柱上均刻有石狮,两侧石狮对称。桥头有一块高1.6米、宽0.4米的残缺石碑,碑文隐约可见:“池曲几如虹卧影,滩高尚有雁横空。”碑刻时间不详。现桥除大部分石刻被毁坏外,桥身、桥面、围栏保存较完好。
5月19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四礅五洞石材拱桥依然安静而优雅地横跨在梁滩河上,文中所说的“残缺石碑”已不见踪影。今年64岁的四塘村村民谢纯银(音)告诉记者:原来桥的两头是不通公路的,前几年修公路时,用钢筋水泥加固了桥礅,再往石板上铺了沥青和石子,车也可以通行。谢纯银说,“原来桥头还有牌坊和大庙子。我当娃儿的时候就喜欢在桥上耍,那个时候桥上的人人马马都还是好好的,四条大龙的脑壳和尾巴都还在。后来搞武斗的时候,都遭那些天棒给敲了。”
他说的人人马马,是指桥面两侧护栏的隔柱(又称望柱)顶部的石刻圆雕装饰。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这些圆雕装饰都残缺不全,但有些还能看到原来的样子——狮、象、蟾蜍等瑞兽以及寿桃、佛手等寓意吉祥的瓜果,正中的位置是刻的一对菩萨造像,而非县志所言的“均刻有石狮”;“四条大龙”指的是原来四个桥洞的顶端安放有四个龙头与龙尾的立体石雕,分别正对着梁滩河的上下游——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寓意,象征“龙吞来水”,以保佑石桥不被洪水破坏。
说到高滩桥的建桥时间,谢纯银说他也说不清楚,“起码我爷爷那一辈就有了。”记者后来查阅由王尔鉴主编,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刊印的《巴县志》,已经有了“高滩桥,县北七甲,梁滩河,有碑。”的记载。由此可以推断,高滩桥已是有近300年历史的古桥了。谢纯银还说,“这个桥有名得很,解放前郭沫若都来过。”的确,抗战期间,住在不远处赖家桥全家院子的郭沫若,曾多次来此寻幽访古,他在一篇题为《飞雪崖》的文章中写道:“穿过(土主)场,还得朝西北走去。平坦的石板路,蜿蜒得三四里的光景,便引到一条相当壮丽的高滩桥,所谓高滩桥就是飞雪崖的俗名了。”此文写于1942年,七十多年的光阴过去了,如今站在高滩桥上,下游不远处飞雪崖瀑布的轰鸣声依然清晰可闻。
九龙桥
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九龙桥位于陶家镇友爱村代家滩。据陶家镇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该桥相传建于明成化年间,是座九个桥墩都雕龙头龙尾的十孔石板平桥。桥长22米,宽1.2米,高3.2米。
记者从白彭公路的独善桥头下道进入陶家镇,在当地居民的指点下,沿大溪河边的休闲步道往下游步行约1.5公里,就看到了横跨在大溪河上的九龙桥。
正如资料所言,九龙桥是一座九个桥墩都雕有龙头龙尾的十孔石板平桥。经历了数百年风雨洗礼与河水冲刷的老石桥,除立体圆雕的龙头有不同程度的风化,3处桥面的石板开裂后用条石和水泥墩支撑以外,其他部位都完整的保存了当年的格局。9条石龙全由整块巨石雕凿而成,正对上游的龙头为写实性的立体圆雕,龙尾却只是在面向下游的条石两侧用浅浮雕刻出了写意性的线条图案。仔细观察,才发现这9条巨龙不仅仅是桥面的装饰,更是十分重要的建筑构件——该桥的面板由两块一组的10组长近两米的巨型条石铺就,而雕刻有龙头龙尾的巨石,就像一个H型的卡子,将前后两组面板牢牢地卡住,将实用与艺术完美的结合。为了消解上游来水对桥墩的冲击,建桥者还在桥墩上方约一米处,修建了一座低于桥面的拦水坝,水坝呈10个半圆的弧型,与桥孔相对应。站在桥上往下看,凸出的龙头仿佛在劈波遨游,逆水而上。拦水坝不但形成了一道道潺潺着声的瀑布景观,也使上游的水面形成了平缓开阔的湖畔景观。记者在来路上就看到,有许多野钓爱好者在此垂钓。
蹊跷的是,桥上的9个龙头,大多数都是嘴巴张开的,唯有一条龙嘴紧闭,这是为什么呢?陶家镇负责旅游工作的黄科介绍,据当地的老人讲,九龙桥的捐建者是一个叫黄玉章的举人,他的8个哥哥都不幸早亡。黄玉章中了举后,为了纪念他死去的兄长和报答乡邻,就个人出资建了这座桥。9条龙代表他们9兄弟,而龙嘴紧闭的那一条就代表他自己喜欢“少说多做”的处事风格。民间传说的可信度自不可考,然而九龙桥的选址却是十分讲究的——9个桥墩都安放在一片整石滩上。记者在下方的石滩上看到,一处浸在溪水里的石滩,恰如一只巨型的龙爪。
在陶家镇境内,有大溪河与磨刀溪河两条主要河流。据悉,每条溪流上都曾有大大小小上十座古桥。如今大部分古桥都还在使用,有的还改建成了公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