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10多万斤鮰鱼苗因疫病死亡 养殖户损失惨重
近日有网络爆料称,“湖北仙桃市胡场镇头号村350万斤鱼苗蹊跷死亡,损失超5000万元。”村民荣先富说,死亡规模并没有网上传的那么多,不过确实有几户损失惨重。
荣先富:死了一两万斤的,三四户死亡的。有的只死了几千斤的。原来说是控制不住,卫生局说都要死,现在是控制住了,原来说没有控制住都要算进去了。
网上曾有消息说,鱼苗大面积死亡,是因水质受到污染,不少网友质疑应排查污染源,是否有违法企业排污。对于这种说法,一位周姓村民予以否认。
周姓村民:我家死了一两万斤,我的水质也可以,卖鱼药的户主给我们检测也可以,我去年一年就是那个喂法,就今年也是这个喂法,它突然怎么就医不好了呢?该水杀虫,医生都求了好几个。
据多位村民介绍,大面积死亡的多是鮰鱼,其他种类的鱼并未受到大面积影响。鱼苗死亡最初发生在3月底,清明节前后,开始大规模死亡,近十家养殖户绝产。参与疫情调查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曾令兵介绍,初步诊断:鱼苗大面积的死亡是主要是爱德华氏菌导致。
曾令兵:初步的这个诊断还是一种病,当然实验室的诊断还在进行中。因为鮰鱼有几种很严重的病,通过我们现场的诊断和对村民的调查了解,是斑点叉尾鮰的一种病,叫斑点叉尾鮰肠道败血症。这是鮰鱼里面最严重的一种疾病。
曾令兵表示,这种病在鮰鱼中发生率较高。如果早期发现,有针对性的防治,不会影响面这么大,损失也不会这么惨重。
曾令兵:这个菌跟一般的病还不一样,环境条件恶化,养殖管理不科学,应对方式不正确的时候就容易发生。一旦发生就形成爆发的一种趋势,会传染。
根据水产部门调查,造成这次鮰鱼苗死亡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首先是今年天气异常,3月和4月阴雨较多,气温低,温差大,很容易出现爱德华氏菌;其次是水体污染;第三是过量投食导致肠道问题。根据通报,目前,当地水产部门已经组织相关人员采取隔离消毒、补充活水、死鱼无害化处理等措施严控鱼病交叉感染,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农业部和湖北省水产部门技术专家已提出防控意见,当地政府正组织养殖户进行针对性防控。
当地村委会提供的明细表显示是:头号村共有鱼养殖户50户,养殖面积大约1200亩,本次出现鱼苗死亡的养殖户共有43户。按当前的市价计算,直接经济损失420多万元。这对于养殖户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然而在水产养殖专家看来,这场疫情原本可以有效防控。那么,谁该为疫情买单?事件又给今后的水产养殖带来哪些启示?
鱼苗大面积死亡,对不少养殖户来说,这场损失来的有点措手不及。多户有经验的养殖户因此损失惨重,却也无可奈何。
养殖户:这个鮰鱼全都死光了,喂了这几年鱼,刚开始没有钱,全部都是贷款,喂鱼,刚好今年形势好。
养殖户:按当前的市场价,损失了有50万左右。这个饲料我们都是从别的厂家赊上来的,想着卖了鱼给人家,鱼一死也没有办法了。我自己承受不了。
据当地水产部门介绍,头号村的水来自于汉江,水源是非常好的,由于鱼发病后,养殖户不科学的养殖方式导致了水体污染,进而加剧了细菌生长和传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曾令兵介绍,这场疫情可以得到有效防控。
曾令兵:这个鱼即使身上有病源,如果条件好它的病可以不发出来,如果这个条件不好,鱼的抵抗力下降的话,这个病就很可能发生。
对于养殖户来说,举债贷款养殖,到了“收成”的时候却因为疫情打了水漂,只能欲哭无泪。那么,这场本可以避免的疫情,为何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在曾令兵看来,问题还是出在了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上。
曾令兵:科研机构、水产主管部门和渔民这条线怎么样更紧密的联系?我的判断是问题还是出在这条线上面,一线的人缺乏相关的知识,特别是经销商在这个方面发挥了一个很大的我认为是负面的作用。信息反馈到我们这里的时间越晚,那么这个损失就越大。
记者了解到,目前没有部门为这场损失惨重的疫情买单。按照市场经济的逻辑,遭受损失的养殖户只能自认倒霉。记者查阅仙桃市水产局官方网站,该单位的职能中,包括公式的“承担水产防灾减灾责任。”那么,对于这场疫情,当地水产局该不该负有责任,该负有多大责任?记者试图联系仙桃市水产局,未能得到积极回应。参与调查的曾令兵指出,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农业保险的推广力度。
曾令兵: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由于它受影响的因素比较多,很多保险机构对于一些具体的问题把握,特别是需要精确计量和衡量的一些风险因子的评估,那么这个保险要到农村去推广也有困难。我也想尽力,力往哪里使,渔民也着急,他们不知道我该问谁,这都是一些现实的问题。(记者管昕)
据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