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 | 黄庭坚在彭水四年生活,留下了众多题刻遗迹

04.11.2020  18:51

黄庭在彭水生活四年时间,创作了大量诗词书法作品,撰写了大量书信题跋,这些都得以收集传承。但在彭水形成的一些题刻遗迹等多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极少数保存下来,成为可供探寻的遗迹,成为历代文人追寻黄庭坚遗风所在。

黄庭坚在彭水生活时修建的绿阴轩,题写的“绿阴轩”、“黔州题名”石刻,讲学的“万卷堂”,彭水民众修建的黄庭坚衣冠冢经过历代维修保存至今。

绿阴轩是黄庭坚品茶会友、诗词唱和、练习书法、下棋休闲的一个重要场所,原位于彭水自治县县委大院西边岩壁上。清道光初年,知县杨于高重修绿阴轩,后知县涂金兰进行修葺,绿荫轩四出飞檐,雕花门棣,有矮栏可凭依,小巧玲珑,门楣悬挂“绿阴轩·山谷书”匾额一方,字色粉绿,檀木衬底,清秀雅致。1983年3月27日彭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原址旁立“绿阴轩”重点文物保护碑,1998年在原址旁重建“绿阴轩”,2011年又在山谷公园内复建“绿阴轩”。

绿阴轩”石刻位于彭水自治县县委大院西边岩石壁上,“绿阴轩·山谷书”石刻保存完好。

黔州题名” 是黄庭坚与杨明叔、任子修等朋友在县城北大街一带游玩、诗词唱和时,为记下当时的情意,题刻在石头上保留下来的。《黔州题名》内容为“杨皓明叔、任栞子修自城西来,会于石间,涪翁”。《彭水县志·金石》黄鲁直题石“道光间,小北门居民掘土得石刻云:‘杨皓明叔、任栞子修自城西来,会于石间。凡十六字,旁有涪翁题三字,字画完好,宋代真迹也。”此石原存彭水城内“汉葭公园”,后移至县文化馆后之石穴中,“文革”期间修建彭水县第一招待所完工后,该石刻不知去向,此题刻拓片藏于重庆博物馆。

万卷堂”为黄庭坚在郁山讲学的地方,经过历代改建扩建维修,后来改为“丹泉书院”,仍然堂悬“万卷堂”匾额,新中国成立后改建为郁山镇中心小学校。

黄庭坚衣冠冢”是黄庭坚去世后,彭水人民为纪念黄庭坚修建的坟墓,位于郁山中井河北岸玉屏山麓,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冬月,郁山巡检许承之用砖将旧冢重新修封,碑高约1.75米,宽约1米,重立石碑,复刻碑名“宋史官黄文节公之墓”,得以保存至今。1983年3月,彭水县人民政府将衣冠冢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庭坚在彭水生活居住过的开元寺怡思堂、摩围阁,题写书法的嘉禾堂、禅月楼、绍圣院,飞来峰、观江涨题字见于其著录的遗迹。

开元寺怡思堂”是黄庭紧来到彭水后最先居住的地方,今无存。开元寺在今县委大院一带,所居住的一间房屋叫怡思堂。之后将开元寺迁建到郁山,今存石砌地基、二重石阶梯、石门。石门额联:“瑞映灵峰”,石门对联:“甘露凝成千佛果,雨花散作万家春。”清晰可见,保存完好。

摩围阁”是黄庭坚自己修建居住草屋的堂屋,大门上悬挂“摩围阁” 匾额,没有保存下来。摩围阁是黄庭坚在彭水讲学、诗词创作、研习书法的地方。今藏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草书李白诗《秋浦歌》,就是黄庭坚于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五月六日在摩围阁所书。

嘉禾堂”是黄庭坚题“观江涨”的地方,位于今彭水自治县委大院一带,没有保存下来。

禅月楼”是黄庭坚作诗书法的地方,没有保存下来,行楷书《书阴真君诗三篇并跋》就是黄庭坚在此楼中所书,《书阴真君诗后》中有“忠州丰都山仙都观朝金殿西壁,有天成四年人书阴真君诗三章。……绍圣四年四月丙午,黔中禅月楼中书。”“禅月楼”源自五代,《僧贯休入蜀》载“王建称藩,(贯休)因献之诗……(王)建大悦……赐号曰禅月。”黄庭坚有《戏效禅月作远公咏》诗“戏效” 贯休。《戏效禅月作远公咏》诗:

邀陶渊明把酒涴,过陆修静送虎溪。

胸次九流清似镜,人间万事醉如泥。

绍圣院是彭水人秦子明(字世章),经奏请朝廷同意,修建的一个佛祠,专门用来安放阵亡战士的灵位。后来,秦子明为了让彭水读书人能够临摹学习书法,专门请人刻“宝月古法帖”石碑运回彭水安放在绍圣院,黄庭坚为“宝月古法帖”书写题跋。绍圣院、“宝月古法帖”石碑、黄庭坚为“宝月古法帖”书写的题跋都没有保存下来。

飞来峰”是黄庭坚在十字街与朋友游玩时,见一石峰非常奇特,如天上“飞来”,有感所题,被郭箎所见记录下来,题字石刻今不存。2001年,彭水修建民族广场时,在十字街县人民政府大门外挖出了一块摩崖石刻,隶体阴刻,是时任黔州通判州事的郭箎,与前来彭水的几位好友在此游玩写下的游记。全文:“绍兴二十五年正月晦日,同金泉乐成功、和甫,赵国刘之翰、周卿福,郑溥季宣,行石间,观唐齐皇所题《救场林表》、从会《驿亭篆》及山谷所书 ‘飞来峰’三字。缅怀今昔,俯仰数百年,人事几变而山水固自若也。古人谓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谅将有感于此,通判州事郭箎和中记。男百药、百川侍行。

观江涨”是黄庭坚在嘉禾堂观看乌江涨水,有感而题,没有保存下来。《舆地纪胜》“鲁直谪居,有‘涪翁晚策杖,到此观江涨,雨余天欲晴’”。

丹泉井”是黄庭坚汲水炼丹的泉井,有两处。一处位于县委大院原开元寺旁边的丹泉井,今无存,是开元寺僧人和黄庭坚一家生活取水之处,也是黄庭坚在彭水期间汲水炼丹的泉井,后取名“丹泉井”。黄庭坚《答黔州陈监押书二》“可携就摩围,煮涪翁井泉也。”即指此“丹泉井”。另一处位于郁山开元寺前的丹泉井,是郁山民众生活取水之处,因黄庭坚在郁山讲学期间取此处之水用于煮盐、炼丹,取名“丹泉井”,现在有遗迹可寻。彭水诗人邵墩《丹泉井》有“名胜记开元,寺傍得深穴。厥名曰丹泉,迥与凡井名。”诗句相赞。

洗墨池”黄庭坚洗涤毛笔的池子,也有两处。一处位于县委大院开元寺丹泉井边上,今无存;另一处是位于郁山开元寺丹泉井边上。清朝岁贡钱世贵有《洗墨池》诗:“万卷书开一草堂,溪云常带墨花香。功名谪降人千载,遗风飘零字数行。水面文章添远思,池边草木有余芳。临流怅触当年事,又觉江天近晚凉。

三贤祠”是供奉汉朝伏波将军马援、唐朝太傅长孙无忌、宋朝黄庭坚的祠堂,今无存,位于彭水城区汉葭街道雷公井一带。明朝彭水人,山西大同府应州(今山西应县)知州栾为栋有诗云“……三贤行不同,各自有大节。彭邑合礼之,俎豆光前哲……”。

黄庭坚在彭水生活期间创作的文学和书法作品,是彭水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有的没有保存下来,只能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去找寻。特别是题刻遗迹保存下来不多,一直是人们追寻黄庭坚遗风的素材,仍然是激励人们求学奋进的动力,仍然是推动彭水文化不断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

原标题:《黄庭坚彭水往事》连载之二十二|题刻遗迹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