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会:工匠精神是民族的灵魂

24.06.2016  16:34

6月23日,市总工会、市质监局和重庆日报联合主办的十大“巴渝工匠”称号授予大会召开前,重庆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黄明会接受了重庆日报记者专访。

问:您认为工匠精神是什么?

黄明会:一种比较流行的解释是:“工匠对自己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这样的解释也基本体现出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注重细节、严谨、耐心、专注、坚持、敬业。

但是,工匠精神并非只适用于一线的劳动者,任何一个在自己岗位上坚定、踏实、追求完美地去做事的人,都体现着工匠精神,比如现在有很多踏实肯干、对产品要求严格的企业家,他们身上就有这样的工匠精神。

同时,工匠精神不只是形容人,一个企业、行业甚至是国家都可以用工匠精神去形容。比如瑞士的钟表,他们的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所以他们这个行业都可以称得上有工匠精神。再如德国,他们的产品也以严谨、细致而闻名世界,所以这个国家也是具有工匠精神的。

问:工匠精神对我们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黄明会:在新时期,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在广大职工群众中积极倡导安岗敬业、勤奋工作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勇于创造的创新精神;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工匠精神是一种自律。试想,一个人总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混日子”,不钻研、不学习,甚至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自然就谈不上具有工匠精神。

从企业角度来说,如今很多企业一味追求“短、平、快”,忽略产品自身的品质,是难以在长期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工匠精神就是希望企业依靠信念与信仰,对自己的产品不断创新、完善,最终达到高标准的要求,从而赢得市场和用户的认可。

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来说,工匠精神是立足未来的关键。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如果没有工匠精神,产品就难以被世界其他国家信任。拥有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些浮躁、投机取巧、急功近利和粗制滥造,而多些纯粹、脚踏实地、专注持久和优品精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了工匠精神,国家和民族才有灵魂。

问:从工会的角度来说,应该怎样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工人?

黄明会: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工人,应该是由“内外因”共同促成的。“内因”要靠员工自身去努力,而为他们提供一个好的“外因”,则是工会应该做的。

首先应该消除歧视,给予技工更大的晋升空间。现在社会上一些人对技工不认可,甚至存在歧视的情况。因此有必要根据技能水平和对企业的贡献度,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这样,就为技工拓展晋升空间提供了渠道,也能有效消除对技工的身份歧视。企业也要营造技术优先、技能优先的企业文化,用制度和文化来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鼓励职工专心、专业、专注,工作中追求完美。

其次,应该把技工纳入到职称评定体系。使技工的收入和待遇得到切实的提高。

最后,则是应该规范职业教育。应该整合教育资源,尽量把职业教育从各部门中剥离出来,提高办学条件,从而为培养优秀技工提供好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