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黔江区濯水镇:抓好产业促发展 办好实事惠民生
濯水镇党委班子成员深入农户调查脱贫攻坚情况。 (濯水镇党委供图)
随着气温升高,黔江区濯水古镇和蒲花暗河等景区也持续火爆,位于濯水镇上的各家客栈几乎天天客满。记者采访得知,这几个月来,镇党委一班人周末基本没有休息,全身心投入各项重点工程。目前生态停车场、摆手舞广场等项目已完工投用,风雨廊桥延伸段、濯水花田等新景点也都在紧锣密鼓地修建。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濯水镇已接待游客约75万人次,比去年同比增长了36.4%。餐饮商贸、土特产品销售等也得到长足发展,2015年全镇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1万元,同比增长了11%。
“这几年确实变化大。”濯水镇双龙村原贫困户任华均说,不光路修好了、人气旺了,镇里的党员干部也来得更勤,一门心思帮大家脱贫致富:“有了这些好干部,我们感觉今后更有奔头了。”
争创5A景区
聚力推动发展
7月19日,记者来到濯水镇党委书记刘伟办公室时,他正忙着和几家企业负责人商议重点项目推进事宜。几个人的笔记本上都记得密密麻麻,日程排得非常紧凑。
“去年底全区召开会议,制定了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总体目标,并提出濯水景区要创建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刘伟说,为推动景区规划全面上档升级,今年已启动蒲花暗河景区环线公路建设、319国道过境路改道等多个重点项目,完成土地征收363.35亩。下一步将把现有的国道319线集镇主干道建成集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步行街,进一步提升古镇形象。
刘伟告诉记者,征地拆迁期间,许多党员把铺盖都搬进了办公室,先后调解各种矛盾纠纷260余起,基本保持了社会平稳。
与此同时,濯水镇党委积极开展集镇环境拉网式大排查,清理整治卫生死角66处,清理牛皮癣600余处,集镇环境明显改善。该镇还以创建濯水古镇市级旅游微型企业孵化基地为抓手,成立微企创业指导站,迄今已发展小微企业128家。
濯水镇党委组织委员许亚昕说,濯水古镇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还获评重庆“2015新巴渝十二景”、“重庆市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称号:“一年前古镇的老街商业门面出租率只有30-40%,现在达到了100%,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狠抓脱贫攻坚
着力改善民生
濯水镇双龙村2014年被确定为市级贫困村,有建卡贫困户50户212人。区委联合调查组发现,该村存在基层党组织对政策吃得不透、有扶持政策不积极争取、产业党支部组织涣散、服务群众意识不强等问题,村民因病因灾返贫现象比较普遍。
在区委组织部、黔江中学等单位的帮扶下,镇党委大力开展产业扶贫。支持双龙村依托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烤烟、蚕桑主导产业,生猪、土鸡传统优势产业,蔬菜、银杏等特色产业。目前已完成1000亩烤烟、1000担蚕桑、500亩蔬菜、3000头生猪的发展目标,贫困户实现了产业全覆盖。
如今,双龙村已有46户194人脱贫越线,整村脱贫工作通过了市级验收。原贫困户任德洪激动地说,家里享受危房改造扶持政策修了新房,又养了生猪和土鸡,老母亲还享受了养老保险金,日子过得舒心多了。
刘伟告诉记者,镇党委始终把增加群众收入、着力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建设阿蓬江“一江两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带,全镇重点打造了阿蓬江两岸油菜花香示范带2100亩、万寿菊300亩、优质水果500亩、蔬菜11000亩等,实现特色效益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均衡发展。同时以脱贫攻坚为契机,集中力量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去年共整治维修村道65.5公里,实施农村公路硬化10.5公里,产业路硬化10公里,基本实现村组畅通,村道路管护率达88%;新建蓄水池320立方米,安装饮水管道7万余米,解决4000余人安全饮水难题。
抓基层打基础
打造坚强队伍
作为重庆市首批启动建设的45个中心镇、百强镇和商贸重点镇之一,濯水镇党委始终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摆在首位,注重发挥党员干部推动重点难点工作的带头引领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许亚昕说,镇党委班子建立了“每周半天”学习制度,每周四下午半天集中学习政治理论、各类会议精神、政策形势及业务知识,不断提高班子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除统筹分管工作外,领导干部还实行划片分区、驻村联户,定期到对口村社走访摸排,收集群众诉求,及时为民解难。
针对少数基层党组织活力不强、能力不足等问题,镇党委开展了“三大主题、三项服务”实践活动,即围绕致富主题、狠抓服务发展,围绕为民办事主题、狠抓服务群众,围绕争先创模主题,狠抓服务党员。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每个村(社区)均有1-2项稳定收入产业。投入80余万元,对9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推行群众事务代办制度。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对全镇880名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党性修养和引领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能力。
通过坚持抓党建、促发展,濯水镇大力实施的“旅游兴镇、产业强镇、商贸活镇、生态立镇”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先后被评为市级城乡统筹示范镇、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镇和全国历史文化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