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官渡河现“玻璃鱼” 可看到体内器官

16.07.2020  11:40

家在黔江客户端消息,7月14上午一大早,在黔江区蓬东乡官河大桥经营鱼庄的刘祥如往常一样去官渡河畔收前一天安置的捕虾笼,在一个捕虾笼中发现了一条罕见的“玻璃鱼”。当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官渡河大桥,一睹“玻璃鱼”的真容。

你看,这就是那条今天早上在捕虾笼中发现的‘透明鱼’!” 刘祥指着一条正在盆子里游动的“小鱼”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条“玻璃鱼”体型像放大的蝌蚪,有着胖乎乎的脑袋、黑黑的眼睛加上一条长尾巴。除此之外,这条“玻璃鱼”通体透明,通过“”的侧面和腹部,能够清晰看到其体内的器官。

我从小在官渡河边长大,这种透明的‘鱼’还是第一次看到。”刘祥这样告诉记者。

随后,记者将“玻璃鱼”的视频跟图片发给了黔江研究两栖爬虫类的市民朱丹。朱丹说:“这种‘透明鱼’应该是红点齿的幼体,以前在黔江的一些溶洞中也时有发现。

据朱丹介绍,红点齿蟾属两栖纲,锄足蟾科。背部深紫褐色,上有云斑;体侧有大小不一的橘红色或橘黄色斑点,分布于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和贵州。

红点齿蟾幼体蝌蚪,以水藻等为食,长期生活在无光的环境里,身体几乎透明,体内的荧光蛋白发着暗蓝的荧光。当蝌蚪四肢生出,尾巴退缩消失后,身上的荧光也逐渐消退,甚至不再透明;经1~2年后成为一只色彩斑斓的红点齿蟾成体。成年的红点齿蟾可以摆脱水环境,甚至可以跃出黑暗的洞穴,去洞外生活。红点齿蟾幼体蝌蚪一般生活在喀斯特溶洞中,因为身体透明被人们称为“玻璃鱼”。

在黔江当地,当地人流传着‘玻璃鱼’有见光死一说,但这只‘玻璃鱼’能够在光照情况下仍然能够存活,也就说明了它并非见光就会死亡。”朱丹说。据介绍,红点齿蟾在2004年被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红点齿蟾幼体的发现,说明黔江的地理环境适合多物种生长,为研究当地喀斯特溶洞地质演化历史、溶洞穴居珍稀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真实样本,同时也为普及野生动物知识、保护野生动物提供了活生生的范本。

采访结束后,刘祥也将这只“玻璃鱼”带回发现它的官渡河畔。

把它放生,官渡河才是它永远的家。”刘祥说。

原标题:黔江官渡河现“玻璃鱼” 可看到体内器官,可能为红点齿蟾幼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