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齿轮箱一手准 他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装配工
技术能手梅春对机械部件进行调试。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苑铁力 摄
开栏语:弘扬工匠精神,寻找巴渝工匠。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委人才办指导,市总工会、市人力社保局、市质监局、重庆日报、重庆晨报主办,重庆电视台媒体支持的2017年度巴渝工匠评选活动正式启动。即日起,重庆晨报将陆续报道前期报名中部分工匠的精彩故事。
从一名普通的装配工人,到全国技术能手,再到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获得者、市级技能专家工作室专家。重庆望江工业有限公司的梅春,以精湛的技能赢得了荣誉,更为重庆造特种产品提供了品质保障。在第二届“寻找巴渝工匠”活动启动之际,重庆晨报记者走进重庆望江工业有限公司,了解这位身怀绝技的“梅大师”。
练就绝活 装备齿轮箱一手准
去年11月,重庆望江工业有限公司一批特种产品,在调试过程中发现有异响,逐一排查安装、零件没有问题,厂里的技术人员忙了一周都没有结果,“只有请梅大师来看一看了!”众人口里的梅大师就是梅春。他出马后,几个小时就找到了原因,异响被顺利排除,产品如期交付。
梅春是高低方向机组组长,既是产品的把关人,也是排除各种问题的“老专家”。特种产品的装配全靠手工打造,梅春有一个绝活,装配齿轮箱“一手准”。按照标准,齿轮箱装配之间的缝隙标准为0.01-0.05毫米,而梅春的装配却能将缝隙控制在0.01-0.03毫米,这在机械工业上讲是2个丝的距离。2个丝是什么概念?一根头发有十几丝粗,这个距离的差异用肉眼根本看不出来,但梅春能凭着手感办到,这是他多年摸索出来的结果。
踏实肯干 自我摸索出来的专家
53岁的工会工作人员薛世兰,现在都还记得梅春当年进厂的情景。“老实、踏实、肯干、聪明。”薛世兰说,当年梅春进厂被分到最难装配的自动机小组,他自己看图纸学习,不到半个月,做出来的产品比老师傅做的还好。
梅春至今保留着早20分钟上班的习惯,为的是提前研究图纸,为了掌握每项技术,他经常主动加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他自制工装辅具78套、改进工装36套。
与时同时,他配合技术人员解决了多个产品装配调试中的关键问题。2010年到2013年,他提出了6条技术改进意见,极大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013年,梅春技能专家工作室成立,这是我市第二批市级技能专家工作室。“以前厂里科研人员和工人很少打交道,现在梅春直接参与到新产品的研发中。”公司工会生产劳动保护委员会委员张洪成说,虽然梅春只是高中毕业生,但凭着他的好学善学,现在是指导研究生的专家,他的工作室在2名工程师协助下培养出高级工8名、高级技师3名、技师3名。
梅春,45岁,重庆望江工业有限公司总装车间装配工、高级技师。
技能:从事特种产品的装配调试、技能攻关、青年员工的培养。
荣誉:2004年获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我市第二批市级技能专家工作室专家。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雍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