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市金融业资产规模达4.1万亿元
记者从市金融办获悉,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业资产规模达4.1万亿元,同比增长7.8%,贡献税收141.4亿元,占全市比重11.2%,居全市行业前3位。
据了解,我市金融业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五个方面。
一是信贷增长稳定。截至6月末,全市银行贷款余额22534.6亿元,同比增长15.6%,新增贷款1894亿元,同比增长35%。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886.2亿元,同比增长31.7%。担保在保余额1856亿元,同比增长8.7%。
二是逐渐形成多渠道直接融资格局。截至6月末,实现直接融资1130.7亿元,同比增长43.8%。其中通过股票市场IPO、定向增发等方式融资222.1亿元,同比增长115.5%。新增上市公司3家,居西部第2位。全市备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457家,设立800亿元战略新兴产业基金,100亿元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基金。
三是机构体系加快完善。马上消费金融、金科金融保理、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友利银行、新韩银行、广发银行6家总部型、区域性机构开业,平安银行设立跨境结算、离岸、保理3个中心,信用保证保险公司获批。截至6月末,全市各类机构总数达到1235家,小贷公司资产规模居全国前五,贷款余额居全国前三。
四是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完善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制度,推进村级金融服务组织试点,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累计734.9亿元,新增49.4亿元,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发放2000万元。同时,发挥要素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扩大要素市场交易额,前6个月,交易5715.5亿元,增长27.5%。
五是金融开放持续扩大。离岸金融结算稳步推进,前6个月结算414.5亿美元,累计达到3256亿美元。新增3家本外币资金集中运营试点企业,今年集中运营资金112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818.6亿元,增长30.4%,保持中西部首位。
市金融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五个成果”的取得,主要是政府不断加大与各银行总行协调对接力度,推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争取信贷资源倾斜。并及时用好用活国家金融改革政策,创新体制,积极推动多渠道融资,做大股票、债券、保险融资规模。
同时,市金融办加大打击非法金融力度,保证了我市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截至6月末,全市共同排查企业1.95万家,约谈1108家,行政处罚180家。注销3家小贷公司和7家融资担保公司,规范了要素市场互联网业务。
截至6月末,全市银行和小贷公司不良率分别为0.62%、1.5%,担保累计代偿率1.1%,守住了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