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财经(2014年4月16日)第68期

24.12.2014  19:33
  目 录
  【一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环比微升0.2点】
  【2014年中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7667亿元】
  【中国企业无法在前压后挤中创造生存奇迹】
  【市政债有望在本次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中破题】
  【自贸区竞争应该转向改革而不是优惠政策】
  【不动产统一登记试点不应躲避“国产房”】
  【光伏产业的龙头企业正在率先走出寒冬】
  【尼日利亚高速增长的背后潜藏着诸多问题】
  【互联网金融监管需要抓住信息披露的牛鼻子】
  【央行数据显示人民币贬值带动资金大幅流出】
  【依靠政府补贴的“扭亏”方式难以持续】
  【学界观点:中国需警惕陷入“货币陷阱”】
  【一个贫困农业县是如何做“文化农业”的?】
  
  
  【一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环比微升0.2点】  4月14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95.9,环比微升0.2点,连续11个季度低于临界值100。企业对于宏观层面的政策预期看好,预计近期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将维持目前的状况。环比来看,2014年一季度,8个分行业指数呈现4升4降的态势。其中,工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批发零售业和社会服务业指数环比微升;建筑业、房地产业指数由升转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继续环比微降。
  
  【2014年中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7667亿元】  4月15日,国家财政部发布的《2014年中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情况》显示,2014年,中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7667亿元,比2013年增长9.1%。其中,保险费收入28088亿元;财政补贴收入8212亿元;支出32581亿元,增长13.9%。2014年收支结余5086亿元,年末滚存结余48527亿元。分险种来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1489亿元,比2013年增长8.1%;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296亿元,增长9.5%;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7242亿元,增长10.2%;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4399亿元,增长14.1%。
  
  【中国企业无法在前压后挤中创造生存奇迹】  近年来,中国的债务风险一再被误读,尤其是今年以来,企业债务风险接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为被误读的主角。实际上,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的风险相比西方发达国家都不高。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6月底,全国五级政府债务总额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合计20.7万亿元,占GDP比重仅为36.39%,加上9.6万亿元或有债务也不过53.27%,远比西方90%左右的平均水平为低。非金融部门债务总规模约为118.47万亿元,是2013年GDP的208%,与发达经济体基本持平。而相比西方,中国债务更是得到居民传统较高储蓄率的支撑。
  市场警惕风险是天赋权利,正如商业银行有权在年报中披露实体经济是不良贷款的主要来源一般。作为长期从事财经和公共政策研究的安邦智库,更看重的则是风险的来源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需要指出的是,当下市场、金融机构和监管层对风险形成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存在诸多不当之处,可能不仅对风险化解不利,更有可能扩大风险的传播。具体表现在:
  一是央行偏重总量调控轻视结构调整,利率政策操作也不到位。尤其今年春节以来,央行重在通过公共市场回收流动性,轻视了对区域市场的常备借贷便利尤其是基层金融机构存准率调整的定向操作。与此同时,央行过于看重实际小众的银行间市场利率指标,对企业贷款利率水平缺乏关注。理由在于,尽管今年春节以来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维持在低位,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实际上浮60%左右乃至更高,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票据直贴利率高达8%左右,达到近两年来的高位,遭遇多年商业周期调整的实体经济更是难以承受之重。
  二是监管层以及商业银行过于关注局部和表面的风险,忽视了对全局性风险形成和演变规律的正确认识。在国有大行纷纷指责实体经济是不良贷款的来源之后,近日披露的银监会《关于做好2014年不良贷款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加强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双控”管理并增提拨备,实体经济的融资环境由此还将不可避免地恶化。应当认识到,实体经济作为社会财富的根本来源,土地增值最终离不开实体经济创造的财富来弥补。可惜的是,“精明”的金融机构已经忘却了此条原理。
  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何公认为附加值低的“中国制造”,被一系列制度安排认定为能够承受比高附加值的西方企业更高的融资成本?有数据显示,去年夏秋期间,中国企业的贷款利率水平在6.15%,美国是2.25%左右,德国是3.5%左右,日本仅1%左右。然而,了解中国国情的人们都知道,中国企业实际承受着更高的融资成本,而近几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只在6%上下。如果企业融资成本不断攀升甚至继续抽贷,中国企业要生存下去,光制造商品显然不行了,还得制造奇迹!
  实际上,中国企业还存在着严重的融资结构缺陷。大型企业挤占了太多的资金资源。据高盛统计,从2008年1月到2012年6月,最大的20%的企业债务增加了319%,而最小的20%的企业贷款反而下降了9%。而众所周知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2012年初以来,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日趋恶化,2013年更是遭遇限制产能过剩和环保的压力。经济最有活力的“长三角”当下出现的企业倒闭潮,正是中国企业在前压后挤中无法创造奇迹的反应。
  最终分析结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不能如治理雾霾般停留在靠吹的层面,更需要有系统的思考和切实的行动。中国企业的生存发展,不仅需要从战略上系统梳理政策逻辑,更需要在战术上予以系统安排并实践。
  
  【市政债有望在本次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中破题】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允许发行市政债。根据参与预算法修订讨论的人士透露,4月21日至24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将审议预算法修正案草案,草案将明确地方政府发债条件和监管原则。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王朝才表示,“松动的前提就是要预算平衡,把借来的钱用于建设,肯定要有一个审批程序。而借钱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能发债、贷款都有。……无论中央发债还是地方发债都应该平稳运行,而且必须在必要的时候才能举债。预算法不能直接写地方政府可以借钱,一定要加上限制条件。”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也认为,这次预算法修改在地方债方面会有突破。“突破可能包括,对于省一级的一般公共预算,经国务院批准以后,可以考虑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但应该只限于一般公共预算里面建设投资的资金。另外通过国务院确定限额。关于举债规模应该由国务院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此外,还要考虑还债的问题。举借的债务应该有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不能用于经常性支出。”刘剑文说:“此外还应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不能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债务担保。”在安邦研究人员看来,尽管市政债可能在草案中破题,但草案能不能通过是另外一个问题。除了预算法,证券法以及其他基础配套设施的改革也是市政债推出面临的问题。如果前置改革不顺利,市政债的改革也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自贸区竞争应该转向改革而不是优惠政策】  上海自贸区成立之前,李克强总理曾抛出一个问题:上海是不是要改革?其潜台词是:上海是想要改革,还是要自贸区的优惠政策?上海市市长杨雄听懂了这个问题,他当时回答:“上海没要政策,我们要改革”。地方政府是否真的选择短期难度很大、长期才能见效的改革,而忽视短期见效的优惠政策?这不能光凭嘴说,还要看地方政府的实际行动。广东省省长朱小丹日前会见广交会香港代表团时表示,粤港澳自贸区设想已得到总书记与总理的支持,此前征求国家28部门意见也获得了良好反馈,目前主体方案仍在研究中,将寻找合适机会向国务院正式申请。朱小丹称,与上海自贸区相比,粤港澳自贸区的国民待遇与负面清单将更充分,更短。同时自贸区将推动广东转型升级,把准入机制降得更低。而近期广东省政府很快出台一项扶持性政策,将对包括港企在内的省级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涉及60亿元人民币。从这些信息片断来看,地方政府对于争取自贸区落地的竞争正日趋激烈,各个地方开始在服务、优惠政策上做文章。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地方竞争自贸区的资格,最终还是应该落实在改革上,而不是优惠政策的竞争上,因为优惠政策的实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尤其是财政代价),而且很容易形成同质化竞争。但改革则与此大不相同,如果地方改革真的能到位,对地方经济的长期发展会有长期的好处。
  
  【不动产统一登记试点不应躲避“国产房”】  《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进入出台倒计时,越来越多关于地方试点的消息开始曝光。据悉,广东省国土厅已成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拉开了全省不动产统一登记准备工作的序幕。据广东省国土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有可能先选择广州、深圳进行试点,再向全省铺开。业内认为,广深因房地产产权属性相对简单,市场较稳定,很可能成为继此前确定了江苏等二线城市后率先进行不动产登记试点的一线城市,为北京、上海铺路,探索经验。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广深住房产权主要就是普通商品房、保障房、公房、小产权房,可能还有少量共有产权住房,除了小产权房还需要统计、整顿外,其他房屋产权形式基本较清晰,而且网签等房产交易信息系统相对完善。相比之下,北京产权种类过多,仅保障房性质住房就有十余种,还有一定数量的央产等;上海市场活跃度较高,价格变动速度快,市场不如广深稳定,成交量也相对较大,统一登记难度也不小。由此看来,此番不动产登记试点仍旧在尽量避免触及“国产房”——如北京的军产、央产、乡产、校产、院产等各类住房。安邦研究人员认为,“国产房”数量不明,而且产权极度混乱:有集体产权,有个人产权;有所有权,还有未交土地出让金的所有权,还有仅有使用权的住房;还有因为种种审批原因而没有房产证的问题等等。只有摸清“国产房”的情况,中国房地产的真正市场化才有基础,而“国产房”阳光化则需要房地产统一登记制度将其囊括进来。目前政府对这部分最有问题的“灰色房产”依然在小心翼翼地躲避,这样既无法完成房地产市场化的目标,也无法满足群众对反腐的期待。
  
  【光伏产业的龙头企业正在率先走出寒冬】  经过三年的寒冬,光伏产业的重整正见到成效,行业内的一些龙头企业率先复苏。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光伏产业就进入了一个复苏轨道,外部原因包括中国政府推动了市场的启动,以及日本市场的大幅增长,总的市场需求在增长;与此同时,经过优胜劣汰后,很多原来的低效、无效产能被淘汰出局,供需关系也发生了改变。他表示,以天合来讲,去年二季度已经是满产,三、四季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需求比产能要大30%。最后,除了自己满产外,还要通过外界的办法来满足客户的需求。面向2014年,高纪凡称,今年整个市场的增长,包括天合自身对外销售、下游的电站和分布式项目的需求,还会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增长30%-40%,这样产能就显得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天合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质量优势,并购一些外部的企业来提升这些企业产品的性能,达到可持续发展,这是公司今年的战略。更直观反映企业复苏的证据是经营业绩的好转。高纪凡表示,天合光能去年的销售量和前年相比增长了65%,全年亏损大幅减少,并且在去年三、四季度已经恢复盈利,走上了盈利的轨道。他并预期,在2014年,天合的销售还会有一个比较快速的增长,大概35%-40%的增长是可以达到的,会沿着一个持续盈利的轨道向前走。从这些表态和预期看,光伏产业的龙头企业正在率先走出寒冬,将带动行业发展走上更为健康和有秩序的轨道。
  
  【尼日利亚高速增长的背后潜藏着诸多问题】  2014年将成为尼日利亚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连月来,统计学家们一直在忙于重新计算尼日利亚的国内生产总值,其结果可能显著增加该国的经济规模。有些人认为,最早在今年,尼日利亚就有望超越南非,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最大经济体。这样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不过,在经济节节增长的背后,尼日利亚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外部投资者在看好尼日利亚的同时,也需要对这些风险了然于心。首先是经济发展依赖于石油出口,导致经济增长对油价十分敏感。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不同,尼日利亚并非出口导向型经济,除石油以外,该国其他商品的出口量并不大。这意味着,一旦全球油价下跌,尼日利亚的经济增长就很可能遭遇波动。其次,从一系列围观指标看,虽然尼日利亚的经济增长有望超过南非,但少有证据显示,尼日利亚的经济可与南非比肩。南非的金融市场和银行业发展水平可堪比一些发达市场,而尼日利亚的金融发展现状却特别糟糕。税收方面亦是如此。南非的税收水平不逊于发达市场,税收收入占GDP的28%至29%。相比之下,尼日利亚则过度依赖石油,其收入占政府综合收入的70%以上。更为糟糕的是,尼日利亚的基础设施极其薄弱,需要多年的公共和民间投资来补救。与此同时,尼日利亚几乎没有积累什么长期石油储备。如果石油收入受到打击,该国根本没有什么财务缓冲能力,而且可能必须消减资本支出。最后,尼日利亚虽然在过去10年保持了实际年均7%的经济增长,但调查证据表明,无论从相对、绝对甚至主观角度进行衡量,尼日利亚的贫困现象都在加剧,倘若这一情况持续,来之不易的政治稳定局面也将岌岌可危。
  
  【互联网金融监管需要抓住信息披露的牛鼻子】  围绕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近日风声频传。在央行收紧监管口径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顶层设计”也传落定。央行条法司司长穆怀朋日前表示,正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有关意见。“可以在现有的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能框架内,对互联网金融实行分类监管。”另悉,在几类常见的互联网金融形态中,P2P归属银监会监管,众筹和余额宝类产品归属证监会监管,第三方支付则归属央行监管,“谁家的孩子谁抱走”已经基本完成。
  这种分类监管格局基本符合业界的预期。此前,安邦研究团队便曾指出,互联网金融是新东西,但并非新业务,从各种角度看,都是传统金融在互联网上的延伸。相应的,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也没有超纲。对应的实体工具归口于谁,又怎样监管,一切照章办事即可。从已经确定的监管归属看,基本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可以想见的是,在接下来的一系列监管举措中,也将照搬(至少是部分照搬)对相应线下实体的监管办法,保持监管规则的一致性,尽可能减少监管套利。
  不过,即使如此,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也容易出现空白地带。事实上,即使是现有的对线下实体金融机构的监管,也难言完善。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原本就是一种趋势,在分业监管的格局下,自然会面临着多头监管的问题。而多头往往意味着低效与监管套利。与此同时,互联网的连通性会把相关问题不断放大,从小规模上升至大规模,从囿于一地上升至跨区域。可以料想,在分业监管格局下,金融创新最有可能出现在那些监管薄弱、归属模糊的地带,风险相伴而生。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阿里巴巴与国华人寿联合推出的“娱乐宝”,以投资连结险之名,行股权众筹之实,套的便是证监会与保监会的利。业内人士分析,这款产品之所以绕道保险,主要就是为了规避证监会对股权众筹的监管。相比之下,保监会对众筹并不熟悉,更容易闯关一些。
  由此可见,并不是划定了监管的归属权,就可以保证将主要的互联网金融形态都纳入监管范畴之中的。对于这些灵活多变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其实也包括那些线下实体金融机构推出来的产品,在予以分业监管的同时,还需要在监管原则方面予以贯彻统一,减少各自为政形成的套利空间。这既需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也需要在更高层面——比如立法上,进行顶层设计。
  那么,面对形态各异的金融产品,需要以怎样的原则来进行统一监管呢?在我们看来,加强信息披露将是最为核心的一环。监管层需要重点关注各类金融机构是否按照要求披露信息,一旦出现资金风险,只要投资者能够证明发行说明书中关键信息有遗漏或错误,便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追偿损失。此外,一些必要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措施应当成为有裨益的补充,比如,像新《消法》那样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引入消费者反悔权,甚至可以考虑学习美国,引入集体诉讼制度等。不过,这些措施归根结底都离不开对信息披露的强化。
  当前国内互联网金融监管面临着“信息孤岛”的问题。比如在征信机制建设方面,一些P2P公司并不会把自己的征信数据与监管机构共享,因为涉及到商业机密。随着而来的问题是,这些P2P公司在日常经营中,很可能会遇到重复抵押、财务造假等情况,从而形成风险黑洞,最终遭受损失的还是投资者。事实上,这样的案例已经出现过了。上月有报道称,租融通等8家P2P平台存在着疑属同一控制人及重复抵押的问题。这样的违规行为防不胜防,只有加强征信机制建设,连通各个信息孤岛,始有可能得到根本解决。这也要求有关部门加强金融监管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商业机密与投资者保护之间取得平衡。据了解,在美国,P2P公司需要把发生业务后的数据发回给征信部门,这样的机制可以在国内监管中予以考虑。而除P2P公司外,其他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信息孤岛也需要打破,让互联网金融处于阳光下运行。
  最终分析结论:互联网金融监管需要抓住信息披露的牛鼻子,打破不同机构之间的“信息孤岛”。这需要有关部门加强金融监管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引入必要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措施,围绕信息披露构建出完善的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
  
  【央行数据显示人民币贬值带动资金大幅流出】  中国央行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16.0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2.1%,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末低1.2个和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2.77万亿元,同比增长5.4%,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末低1.5个和3.9个百分点。央行官员预计,今年全年M2增长可能呈现“先低后高”的局面:2季度后M2增速将回升,全年可能达到或超过13%的目标。与略显紧张的货币增速不同,同期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及信贷增长超预期。数据显示,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2.07万亿元,比上月多1.1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4794亿元,大幅高于预期的1.85万亿元。其中,3月新增贷款为1.05万亿元,比上月多4055亿元,比去年同期少124亿元,略高于1万亿元的预期。这一表现显示,在治理影子银行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表外融资转向表内。同时,面对经济增长下行,央行也有意放宽信贷投放,增加资金供给。令人关注的是,货币增长与信贷投放数据的背离表明,受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影响,外汇占款流入大幅减少(或者处于负增长状态),削弱了基础货币的供应。据估算,中国3月财政存款减少4835亿元,显示财政支出力度加强。由于财政存款与M2增长负相关,财政存款减少意味着M2增加,将其考虑在内的话,人民币贬值所带动的资金流出规模可能相当的高。情况是否如此,等到央行公布确切数据后便将见分晓。
  
  【依靠政府补贴的“扭亏”方式难以持续】  中远、中冶和中铝通过向其母公司出售资产的方式保壳,这一自救方式曾被讽刺为“央企式扭亏”。现在2013年财报批露进入尾声,从政府获得的大量“红包”也同样成了不少业绩欠佳特别是即将退市的企业的翻身资本。从各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看来,2013年上市公司从政府获得的财政“红包”大幅飙升。数据显示,截至目前,A股已有1413家公司披露去年获得财政补贴的情况,合计金额高达783.98亿元,平均每家获得5500万元。而2013年2370多家公司合计获得补贴为1067.83亿元,平均每家在4500万元左右,同比增幅约22%。48家ST公司中,已有近四成、超过18家ST公司公布获得政府财政补贴支持,正是这一笔横财让大部分ST公司成功保壳。政府不惜为一些业绩不好、即将退市的上市公司拨付大额财政资金,是因为上市公司已经和地方政府的政绩挂钩,上市公司不仅给地方政府带来客观的税收,从另一个层面讲还是地方政府的面子工程,和地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有专家指出,制度性漏洞的存在是地方政府财政“乱贴”源源不断的根本原因。主板的退市制度只考察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指标,即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净利润为负则暂停上市。因此,不少上市公司一旦获得财政资金的补充,便可轻松实现净利润正值。有业内指出,财政补贴主要操纵的是净利润指标,但不可以改变净资产值。新的退市制度以2012年为起点,并于2014年年底全面生效,上市公司净资产连续两年为负,即可启动退市程序。届时,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或失去“保壳”的功效。安邦此前曾指出,地方政府与其给予大额补贴,不如脱身事外,让企业启动市场化的债务重组,可能更有利于企业尽快摆脱危机,并避免卷入僵尸企业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学界观点:中国需警惕陷入“货币陷阱”】  3月中旬,中国央行宣布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区间从±1%扩充到±2%,进一步打击热钱投机者的积极性。在斯坦福大学国际经济学荣誉退休教授、当代金融发展和金融压抑理论的奠基人罗纳德?麦金农(Ronald Mckinnon)看来,中国陷入了一个“货币陷阱”。中国央行通过货币贬值控制热钱流入的努力可能很难成功,除了外国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造成升值预期,人民币升值的根源在于贸易盈余以及人民币资产与美元资产的息差,而前者主要是由中国的过剩储蓄(以及美国的储蓄不足)造成的。麦金农认为,外国政府错误地认为汇率升值将会降低中国庞大的贸易盈余,实际上对于开放经济体而言,汇率变化并不能恰当地纠正净贸易(储蓄)的失衡,而这种失衡完全可以通过工资调整来更好地实现。就目前而言,如果中国试图放开金融市场,热钱将会朝错误的方向流动——进来而不是出去。中国必须暂时维持对金融资本流动的控制,由中国央行通过干预来维持汇率稳定。在全球经济的情况大幅改善之前,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并没有轻松的出路。不过即便他们手脚受到束缚,经济依然可以增长。麦金农建议,中国将汇率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暂缓开放资本市场和人民币国际化。
  
  【一个贫困农业县是如何做“文化农业”的?】  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是一个山区贫困农业县,是海南岛南渡江、珠碧江、昌化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海南重要的生态核心区。这样的条件意味着会失去很多产业开发的机会,县域经济发展艰难。但是自2012年以来,白沙县立足生态资源禀赋,顺应市场发展需求,率先提出了“文化农业”的发展理念,把挖掘、打造、提炼和传播与农产品相关的文化价值作为创建品牌的核心,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效。其中不少做法可以为其他农业县利用农业资源优势创新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策略。
  白沙县提出“文化农业”,在全国属于首创。从其实践来看,“文化农业”是一种品牌包装理念,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注入文化元素,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大农业产业链,在这过程中打造品牌农业和进行品牌营销,利用品牌溢价效应最大限度地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近两年来,白沙县围绕“文化农业”做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探索:
  一是注册县域农业商标。目前,白沙主要开发了绿茶、姜茶、竹笋、生态米、土鸡、南药、生态瓜菜、米酒、蜂蜜、鱼茶等8大系列的70多个品牌,农产品品种从50多种增加到80种。对所有的农产品品种,在外包装上都统一贴上“白沙生态农业”的标识,目的是为了体现白沙生态农业的品质,做大白沙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加农产品的竞争力。这是国内第一个以县为单位注册农业商标,并作为地理标识推广应用。
  二是塑造白沙农业形象大使。2013年,白沙推出了一对黎族卡通青年形象——黎族阿哥“白白”和阿妹“莎莎”,作为白沙农业的形象代言,他们清新、活泼、靓丽,彻底颠覆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形象。这是国内第一个县应用卡通人物,为的是能让白沙的农业更具品位和特色,更有亲和力。
  三是建设农产品直销店。白沙县除发展传统农业外,还大力推进林下养鸡、养鸭、种姜、种南药等立体种植、养殖模式,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形成了一系列包装精致、绿色生态的品牌农产品,如白沙罗帅香米、白沙山兰米、虫草鸡蛋、春阳纯正花生油、白沙生态香菇、黎歌野生蜂蜜、姜妈妈姜茶、白沙虫草土鸡、永基牌什玲鸡、白沙鑫雨脆笋等。这些品牌产品除了厂家和商家自有的销售渠道外,白沙县还率先在海南建成白沙农产品直销店,目前已有海口、屯昌和白沙三家连锁店,同时在海口建成白沙茶馆,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使白沙农产品成为人们旅游、送礼的首选产品。
  四是建设农产品网站和网店。白沙县成功运营了白沙农产品网,还通过参与省农业厅阿里巴巴电商营销体系,开通了白沙农产品淘宝网店,还将进驻阿里巴巴旗下另一个综合性购物网站“天猫商城”,同时,还将和京东商城进行合作,建立起多个网上销售平台,并且开通了白沙农业微信服务公众号,扩大“线上线下”营销渠道。
  五是建设农业展厅。在白沙农林产品加工基地建成白沙现代农业展厅,作为白沙农业和农产品对外展示的窗口。
  六是加强文化内涵建设。白沙在对农产品进行新包装的同时,还学会了“讲故事”,成功塑造了“夫妻鸡”、“爱情米”等营销案例,通过创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例如白沙宏润实业有限公司推出的“爱情米”概念:“山兰米,吃的不是米,而是爱情。”龙头企业永基公司推出了夫妻鸡“美西”和“雅文”,作为“白沙土鸡”的形象代言,由白沙畜牧兽医局颁发《家禽结婚证》,成为“全国第一对领结婚证的鸡”,以此来加强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和网络的宣传、推介。
  我国很多农业县,虽然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农业经济基本是出售初级农产品,农业产业链短,商品小、散,因此增值效应并不明显。而白沙的“文化农业”集县域之力,整合了县域农产品品牌,建立县域统一标识、形象大使,搭建县域品牌的直销店、网店等平台,相关部门配合农业企业做营销,不仅实现了农业经济的显著增值,扩大了白沙农产品的市场,还增强了县域整体农产品的竞争力,扩大了县域的知名度。这些探索对农业县如何在农业发展上创新理念、整合农业资源、扶持农业企业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