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启动2018-2020教育增量提质行动
一是加快推进城区学校建设。 有效整合和扩大城市建成区教育资源,有序推进学校布局调整优化,严格执行规划、建设、使用“三同步”原则,加快学校建设推进力度,实施2018-2020年中小学、幼儿园建设计划,3年新增学校约78所,建成与城市发展、人口分布相协调的校点规模,满足约30万入学需求的中小学、幼儿园。
二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公办幼儿园占比50%左右,幼儿普惠率达到70%左右。推进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基本达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认定标准,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控制在0.50、0.45以内。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教育国际化,建成国际学校2所以上。支持重庆八中特色示范高中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全区的引领作用,推动全区普高办学水平整体提升,普通高中入学率达100%。
三是引进培养教育人才队伍。 扎实推进“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百人规划”,探索建立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岗位周转制度和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优化教育人才引进机制,开辟高级教育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实施好教师编制“区管校用”办法,基本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引进和培养市级“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骨干教师300人,建成名师工作室2个以上,区县级骨干教师达到教师总量10%以上。
四是推动中职产教融合。 围绕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加快调整专业结构,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的中职专业布局,培训和输送更多智能终端专业技术人才,中职学校专业与重点产业匹配度达90%,建成市级以上重点专业2—3个。巩固扩大国家首批中职示范校成果,建成全国一流中职学校,推进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提升技能人才培养高层次发展,推动“五年一贯制”中高职技能人才培养和“3+4”本科教育。配套落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建立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激励保障机制,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职高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85%以上,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中职学生就业率达99%以上。
五是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 建设终身学习学分银行及服务体系,建立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制度,实现学历教育之间、学历教育与各类非学历教育之间相互融通,构建起市民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依托“渝教云”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智慧教育平台”作用,开通供市民免费学习的文化、科技和职业素养网络课程,新建社区学校或学习中心15个,每年培训市民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