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治堵:3年拟投资2000多亿元

28.04.2017  22:18
    为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切实解决“大城市病”,我市提出实施“内畅外联”行动,主要从“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公共交通、交通管理”四个方面发力,致力于缓解主城区交通拥堵,提升大都市中心区与城市发展新区互通水平。
  “重庆堵车就是一个圈,新牌坊是起点。”网友吐槽:在主城,堵车犹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从新牌坊开始堵车,影响观音桥、上清寺、解放碑、通过黄花园大桥后,影响五里店、黄泥磅,最后又堵回到新牌坊。
  针对市民头疼的交通拥堵这个“大城市病”,市政府近日召开主城区建设“内畅外联”三年行动部署会议,要求用三年左右时间,投资2000多亿元,将主城区建设成为“内畅、外联、互通”的大都市中心区,交通运行效率明显提高,公交优先进一步强化,“停车难”有效缓解,交通秩序显著改善,以缓解都市功能核心区交通拥堵,提升大都市中心区与城市发展新区的互通水平。
  实施主城区“内畅外联”三年行动方案是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遵循可持续交通发展理念,着眼于群众切身利益,切实解决“大城市病”的战略部署。它的推进,将给城市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怎样的改变?
  四大原因加剧主城交通拥堵
  截至去年底,主城区小汽车保有量达到124.7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4.5万辆,出行分担率达到33.5%。如果按照一辆小轿车4米的长度计算,新增小汽车排起来的长度大约500多公里,远远超过主城区每年新增的200公里左右道路里程。
  当小轿车给人们带来出行便利的同时,也让市民饱受交通拥堵的困扰。
  主城区道路交通运行监测系统显示,2016年,主城主要干道高峰时段平均车速23公里/小时左右,较2011年下降约6公里/小时,道路整体处于拥堵状态;主城区的公交机动化分担率为58%,较2011年下降5.8%。未来,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还有进一步加剧态势。
  机动车保有量激增只是导致主城交通拥堵的外因。市城乡建委曾委托国内外多家专业机构对主城的交通状况进行系统分析。专家认为,造成主城交通拥堵加剧的原因还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重庆城市功能高度集聚。主城78%的重点中小学、86%的三甲医院、59%的商贸设施都集中在都市功能核心区,核心区人口密度达到2.69万人/平方公里,大大高于国内同等规模城市。
  二是交通设施供给不足。截至去年,都市功能核心区轨道线网密度为0.46公里/平方公里,低于其他城市1.0公里/平方公里的水平;城市道路等级不匹配,主次支路比为1∶1.5∶1.4,与国家标准1∶2∶4相比,次支路网相对不足;停车泊位分布不均,使得主城出现了核心区缺口大、拓展区富余的尴尬。
  三是公交服务水平亟待提高。以轨道3号线南坪-红旗河沟段为例,该路段的最大高峰小时断面客流量达到3.5万人次/小时,远远超过设计运输能力;地面公交运行效率低,平均车速仅为16公里/小时。全面构建安全、便捷、绿色、高效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势在必行。
  四是交通管理效能有待挖掘。重庆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滞后,交通秩序有待进一步改善,占道停车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文明交通出行有待进一步提高。
  市城乡建委人士表示,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内畅外联”行动,因为它不仅是消除“大城市病”、完善和支撑城市功能的需要;也是提升重庆城市形象,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功能的需要;同时也是增强群众获得感、解决市民所盼所急的民生工程。
为让市民出行更加顺畅,畅通主动脉、打通断头路、疏通微循环势在必行,“内畅外联”行动应运而生。
  力争“一年有缓解、两年有变化、三年见成效”
  针对影响主城交通改善的四个原因,我市提出了以“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公共交通、交通管理”四大板块为重点推进“内畅外联”行动。
  我市将着力推进“城市功能优化、城市路网建设、轨道线网建设、停车场所建设、公交提能提质、管理挖潜增效”六项重点任务,大力实施“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加快城市路网建设、加快轨道线网建设、加快停车场所建设、优化公交线网布局、保障公交路权优先、开展交通违法整治、提升智能交通水平、开展停车综合治理、营造文明交通氛围”十项重大举措。
  以提升智能交通水平为例,我市提出了推进智能交通升级改造、规范交通设施设置、科学组织道路交通等一系列要求,拟推广应用多车道汇入自适应控制技术、单向交通、可变车道、潮汐车道、HOV车道(高容量车道、多乘员车道)等措施,开展科技严管路段(路口)建设。
  为确保“内畅外联”行动取得实效,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年有缓解、两年有变化、三年见成效”的阶段性目标要求——
  “一年有缓解”,是指在机动车持续增长的状态下,2017年交通运行状况下滑的势头要得到遏制。
  “两年有变化”,是指2018年交通运行状况开始好转,各项指标开始向好的方面转变。
  “三年见成效”,是指各项指标要达到总体目标的要求。
  2019年前规划新增过江通道16座
  市城乡建委人士透露,基础设施版块是“内畅外联”行动的重头戏之一,包括城市路网、轨道线网、公共停车场等建设。我市将力争到2019年,主城区规划建设过江通道16座、穿山隧道12座、快速路264公里、主次支路1203公里。
  “外联”方面,我市将在都市功能拓展区推进一批项目建设,改善主城向西、向南、向北交通条件:建设黄桷坪长江大桥及鹿角隧道、渝黔高速扩能改造项目,形成南部片区东西向的重要交通通道;完善西部槽谷路网建设方面,拟开工30多公里长的“一纵线”道路项目建设,把北碚、西永、大学城、陶家等地的交通进一步串联起来;修建礼嘉大桥、土主隧道、龙兴隧道等项目,推进渝长高速公路扩能改造项目,形成北部组团与主城其他城区的快速联系通道。
  随着“内畅外联”行动实施,城市发展新区与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以前,璧山和江津与主城的交通通过高速公路联系。未来,我市将通过修建金凤隧道、白市驿隧道、金曾路南延伸段等通道,率先实现璧山、江津与主城城市路网的一体化发展。
  破解都市功能核心区交通拥堵难题的“内畅”行动,将着重在六个方面发力:
  一是建成红岩村大桥、曾家岩大桥、高家花园复线桥,开工建设郭家沱长江大桥、黄桷坪长江大桥等,适时启动兜子背两江隧道建设,解决过江交通拥堵问题。
  二是打通“断头路”121条,加密551公里次支路网,提高路网密度和连通性,改善交通微循环。
  三是实施“四横线”二郎立交至陈家坪立交改造等19座立交项目,渠化一批交叉口,缓解节点拥堵。
  四是拓宽瓶颈路,新增分流道,新建改造快速路和主干路140公里,提升干路通行能力。
  五是利用人防工程等地下空间资源,改善商圈道路交通环境。在解放碑地下环道一、二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将启动三期工程建设,形成“一环、七联络、N连通”的整体功能。观音桥地下环道工程建设也将适时启动,该项目建成后可与大约29个大中型车库相接,串联车位约17000个左右。
  六是因地制宜打造山地特色步行廊道,建设100座人行过街设施。
  今年,市民期待的寸滩大桥、高家花园复线桥,中梁山隧道扩容改造工程、华岩隧道、歇马隧道等项目将完工。这些项目的建成投用,不仅使得江北与南岸、沙坪坝等主城各区之间的交通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包括中梁山隧道在内的主城西向交通的压力也将得到缓解。(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