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特产传说(34) | 邮亭鲫鱼
诗文里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句子,如果换成遍布重庆大街小巷的江湖菜的话,可以这样形容:“江湖自有名菜出,各领风骚三五年。”但有这样一道渝版江湖菜,不仅在全国创出了大名声,而且好生意持续30年兴盛不衰。它就是重庆市民家喻户晓的邮亭鲫鱼。
邮亭镇,位于大足的最南端,地处渝西川东交界,是旧时下到重庆,上达成都的必经驿站,自古为成渝交通咽喉,史称“邮亭铺”、“邮亭驿”。据《大足县志》、《大足县地名志》等史料记载,“铺”、“驿”为清代传递文书、邮政的交接或中转点,这些驿站、铺在传递邮政文书的同时,也成为了成渝两地商贾往来的歇脚、饮茶、食宿的重要聚集地。
清代咸丰年间,南来北往的行人停留邮亭铺,喝茶、打牌、吃饭、住宿,好一派热火朝天的繁荣景象。于是,当地一些精明的渔民便依托邮亭铺开起了路边鲫鱼店,熬鲫鱼汤、煮鲫鱼方便行人食用。不料,这里煮出的鲫鱼以其味鲜、细嫩,赢得过往官家和商贾大加赞赏。天长日久,名声远播,生意日渐红火。
在文化人的指点下,邮亭很多餐饮店便挂出了“邮亭鲫鱼”招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邮亭鲫鱼”逐渐形成了享誉巴蜀、名满西南的特色菜品。
特别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除川渝两地刮起了一股“邮亭鲫鱼”旋风外,甚至江苏等省外一些城市里,也可见到“邮亭鲫鱼”店。在邮亭鲫鱼的发源地邮亭镇,更是形成了邮亭鲫鱼一条街,经营户超过了20户,从业人员200余人。
历史悠久的邮亭鲫鱼,如今已成为大足的一张特色名片。
邮亭鲫鱼制作方法
1
鲫鱼剖洗干净,改十字花刀,加姜,葱,盐,料酒码味。泡红辣椒、郫县豆瓣斩细,芹菜洗净切成节。
2
鱼在油锅里炸成金黄色(原来的做法是:油少许,在锅里煎成两面黄)。
3
炒锅下油烧至五成热,下泡红辣椒、郫县豆瓣、辣椒粉、姜米、花椒炒香,油呈红色,下鲜汤、料酒、泡萝卜、熬出味。
4
锅内下煎好的鲫鱼、芹菜烧至鱼熟,调入鸡精。
5
食用时,将整条鲫鱼用筷子夹入鱼盘内,撒上碎米花生、碎米榨菜、葱花,再舀入一瓢汤汁,即可。
上游新闻综合重庆晨报、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