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公招2038名公务员 4万余考生赴考
重庆商报讯 昨日,我市上半年公务员招录开考,41369名考生走进考场。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试题涉及的知识面更广,内容更接地气,而且与国家政策相应,呈现出倡导“清廉之风”的新常态。
实招2038人6723人弃考
今年上半年,重庆34个区县、25个市级部门原计划招录2090名工作人员,其中公务员1451名(含人民警察1021名)、参公人员639名。由于部分岗位达不到开考比例或无人报考,所以实际招录2038人,有48092人报名确认考试。
昨日举行的是行测、申论两门笔试,全市设有40个考点,分布在主城及万州、涪陵、黔江、永川等区县。
市人社局统计,本次考试实际参考人数为41369人、6723人弃考。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年都有10%~15%的报名者弃考,今年的缺考人数还算正常。
行测涉及面广更接地气
当天上午11时,行测笔试结束。张海是重庆师范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目前他已经找到了一份实习工作。张海报考的是涪陵区委办公室文秘岗位,“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公务员考试”。张海说,感觉这次的考题比较简单,“120道题全部做完了,离考试结束还有15分钟”。而重庆大学的大四学生张千却抱怨时间紧,“120道题只做了110道,剩下的10道都没来得及看”。
中公教育研究和辅导专家牟世晶表示,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部分考查的学科范围广泛,内容贴近生活,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科技生活与地理、人文历史等。本次考试这部分的题量与去年一致,人文历史、科技生活依旧是考查重点,比重有所增加,同时还增加了对时政、心理学相关内容的考查。不仅如此,试题的设问方式也更新颖,考查内容更灵活,难度也相应增大;常识判断的知识点相对比较琐碎,学科交叉频繁,这就要求考生注重日常生活中对知识的积累与灵活运用。
申论材料刮“清廉之风”
本次申论笔试却打破常规,与国家政策相应,呈现出倡导“清廉之风”的新常态。以反腐倡廉为背景、涉及生活细节的材料比比皆是,如“福利归零”、“节日反腐令”、《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到风景名胜区开会的通知》、反腐与福利的争议材料、海鲜饭店的奢侈消费等,透露出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命题的一股新风。
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应多关注时事热点,加强对时事热点材料的深度分析,进而提升材料阅读理解能力,为申论高分打下坚实基础。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笔试成绩发布时间为5月27日,现场资格审查工作在6月1~13日进行,体能测评时间为6月2~13日,面试时间为6月14日,体检时间为6月15~19日。
看看这些考题,你会做吗?
1 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是一天,地球半径约为6371千米,毛泽东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有科学依据的,人可以随着地球自转运动,那么与诗句最吻合的可能是哪个国家的人?
A.阿富汗 B.南非 C.新加坡 D.挪威
解读:地球半径R等于6371千米,地球周长等于2πR,约等于40000千米,题干中8万里等于40000千米。根据地球自转的情况,要日行8万里,只需要在赤道附近即可。4个选项中,新加坡离赤道最近,故本题答案选C。
2 “商业信誉”无疑指向的就是“信用”和“名誉”。它是指社会公众对具体商业主体的经济能力、信用状况等所给予的社会评价。在刑法中,并不是所有“损害”商业信誉的行为都将构成犯罪。如该商业主体自身存在问题,经媒体曝光后信用大跌、名誉扫地,这种损害实则是由主体自身的问题所带来的。而媒体行使舆论监督权并无违法,反而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媒体曝光商家不守商业信誉的行为不违法 B.商家自身问题造成信誉损害不受法律保护
C.法律对损害商业信誉行为的认定十分审慎 D.应出台法律保护媒体对商家进行舆论监督
解读:文段从法律规定并具体举例说明某些“损害”商业信誉的行为不违法,最后再次强调媒体行使舆论监督并无违法且应该受到法律保护,由此可知文段意在强调媒体舆论监督的合法性,与此相符的是A项。
3 每年3月某单位都要组织员工去A、B两地参加植树活动。已知去A地每人往返车费20元,人均植树5棵,去B地每人往返车费30元,人均植树3棵,设到A地员工有x人,A、B两地共植树y棵,y与x之间满足y=8x-15,若往返车费总和不超过3000元,那么最多可植树多少棵?
A.498棵 B.400棵 C.489棵 D.500棵
解读:根据题意,植树最多则可考虑到A地的人数最多。到A地人数为x,则到B地人数为(8x-15-5x)÷3=x-5,根据总费用不超过3000可得20x 30(x-5)≤3000,解得x最大取63,此时到B地植树的人数为58人,共植树63×5+58×3=489,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