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来,重庆农村交通累计投入400亿元 新改建农村公路 4.1万公里

12.12.2016  16:12


12月8日,武隆县仙女山镇桃园村,交通便捷让村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一句话,道出了脱贫攻坚中交通所发挥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我市重点民生实事和扶贫攻坚重要工程强力推进。4年来,全市农村交通累计投入400亿元,路网密度位居西部第一。

 

    为展示我市交通扶贫的进展和经验,记者深入渝东北巫溪、云阳,渝东南石柱、武隆等地,实地采访农村公路给当地村民带来的生产、生活和观念的变化。今日起,本报将推出“聚焦交通扶贫”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在云阳县新故路(新津乡场镇—故陵镇桃坪村)宽阔的道路两旁,种满了广柑、柚子,蔬菜大棚屡见不鲜……

 

    “若不是这条马路,这里还是一片荒地。”云阳县交委相关人士表示,这条路不仅让村民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境,还正引领村民走上致富路、小康路。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4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将农村交通作为全市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市之力,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全市农村交通面貌得到大幅改善:全市累计投入40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4.1万公里,路网密度位居西部第一。

 

    搞好交通扶贫

 

    让群众从“走得了”到“走得好”

 

    修一条通往家门口的村道,是云阳太胜村村民多年的心愿。

 

    新故路没修前,村民用背篼把广柑背到新津乡场镇卖,要步行两个多小时;运不出去的,就烂在地里。这导致当地大多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沿线土地荒芜。

 

    太胜村之前的“窘境”,只是我市贫困地区农村交通的缩影。

 

    位于秦巴山区的云阳、巫山、巫溪、城口,以及位于武陵山区的酉阳、黔江、秀山等区县,是典型的“老少边穷”连片特困地区,沟壑险峻,交通不便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村民到最近的乡镇甚至行政村,步行长则四五个小时,短则一两个小时。

 

    “一行二三里,停车四五回,抛锚七八次,八九十人推”,曾是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部分农村的真实写照。

 

    数据显示,到2013年上半年,全市11936个撤并村中,有2606个撤并村没通公路。到2015年上半年,全市仍有1212个行政村公路不通畅。

 

    在这种背景下,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农村交通发展,将交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突破点,全市上下凝聚“脱贫攻坚、交通先行”的广泛共识。2012年,交通部与市政府签订了关于促进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交通运输发展的共建协议,明确将进一步加大对重庆特别是两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持力度。

 

    齐抓共管,合力攻坚,到2015年底,我市实现撤并村通达;2016年底,全市行政村农村公路通畅率达100%,实现了群众从“走得了”到“走得好”的转变。

 

    专家指出,重庆“交通扶贫”的重要意义在于打破区域间的地理阻隔,使贫困地区能够享受到开放带来的发展红利。

 

    创新融资方式

 

    从“计划补助”到“多元筹资”

 

    武隆火炉镇筏子村,修一条长18.2公里的村道,总投资需1033万元。除补助资金外,还有缺口400万元。

 

    缺资金,建还是不建?

 

    筏子村为此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会上,村民一致同意:公路建筑材料由村里统一筹备,修路所需劳动力均由村里组织,此举解决了约200万元的资金缺口。而剩余资金则通过其它方式筹集。

 

    十八大以来,为解决贫困区县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市交委持续提高全市撤并村通达工程和行政村通畅工程资金补助标准:一般区县由25万元/公里提高到40万元/公里;渝东北、渝东南地区由25万元/公里提高到55万元/公里。

 

    此外,市交委和各区县还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筹资体系:4年来,我市累计争取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补助资金120亿元,占我市交通补助资金总量的36%;各区县将扶贫、移民、林业、烟草等专项资金进行整合,“打捆”用于农村交通发展项目,4年来累计整合资金超过40亿元;此外,各区县还广泛吸引社会捐资,动员企业家、社会成功人士、热心人士参与家乡公路建设中,社会捐助资金累计达到10多亿元……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有效拓宽了我市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来源,确保了农村公路顺利建设:我市提前4年完成行政村通畅和提前2年完成撤并村通达工程的目标任务,共解决约300多万群众安全出行问题。

 

    强化质量管控

 

    确保“不走样、不跑偏、不打折”

 

    曾经,农村公路建设陷入“一年建、两年烂、三年断”的怪圈。

 

    为打破此怪圈,市交委和各区县积极在工程建设质量和养护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目前,我市初步探索建立起了科学规范的管控体系、责权明晰的养护体系、完善可靠的安防体系和城乡一体的客运体系,确保了农村交通发展政策不走样、不跑偏、不打折。

 

    这些质量安全养护体系的建立,使得全市农村交通面貌得到大幅改善,村民基本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目前,我市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93.8%;4年来累计投入安保资金超过10亿元,全市形成了近2万公里的农村公路“生命保障线”,为我市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交通基础。

 

    农村交通蜕变

 

    从“断头路”到“民生路、小康路”

 

    交通困难,一难变万难;公路畅通,一通变百通。

 

    从“深山老林人未识”到“畅通公路达农家”,从“沟壑纵横穷根难除”到“金山银山天地更宽”,大山里正在结出硕果。

 

    “农村公路有力推动了我市农村产业化发展。”市扶贫办相关人士称,目前自然条件较好的部分乡镇,初步形成了“交通+乡村旅游”“交通+电商”“交通+特色产业”的“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局面。

 

    市公路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农民到达县城出行时间平均缩短约1小时、出行距离扩大1倍、出行频率提高3倍以上;车辆运营成本平均下降四成多,约八成企业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销量;约95%的农村群众收入明显增加。

 

    链接>>>

 

    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4年成就

 

    4年来,全市累计投入40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4.1万公里,总里程达到12.3万公里,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49公里、位居西部第一。其中,建成行政村通畅工程1.8万多公里,新增2152个行政村通畅,全市8000多个行政村实现公路通畅,解决约166万贫困群众出行问题;提前2年完成1万公里建设任务,全面解决2606个撤并村不通公路问题,实现300户以上撤并村100%通达,方便了153万群众安全出行。同时,加快农村客运发展,4年来,全市新增行政村通客车993个,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93.8%。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