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里冒出"筒子骨" 重庆村民凿出1.6亿岁"恐龙"

15.05.2015  10:01

 

蜥脚类恐龙合川马门溪龙复原图 重庆自然博物馆供图

   好好的一块大石头里,怎么伸出来一截“筒子骨”?前天,北碚区童家溪镇建设村的村民龙万东在山间小路上行走时,偶然发现这一奇怪景象。他小心凿开覆盖的岩体,一根较完整的骨骼化石呈现在眼前。

  昨天,经过重庆市自然博物馆专家鉴定,此为蜥脚类恐龙背肋骨化石,联想到该地附近发现过多次的恐龙化石,也为远古的重庆(1.6亿年前的中晚期侏罗纪时代)曾是恐龙生活的乐园提供了新的佐证。

  如何发现?

  走路偶然看见

  石头里冒出一截“筒子骨

  在前天被发现的这个恐龙化石凹槽,位于北碚区童家溪镇建设村连接大湾组与张家山组的山间小路上,27岁的村民龙万东是第一个发现者。

  “当时走路偶然看见这块黄褐色大石头冒出一截白色小石头,很特别,像一截‘筒子骨’。”他说,这块小石头隐藏在大石头里面,只有约2~3厘米长的圆柱体冒出来,像平时食用的猪腿骨。

  龙万东赶紧找来凿子和锤头,小心地沿着小石头周围轻敲,约20分钟后,覆盖在“筒子骨”上的80厘米厚的岩体被凿开,一根白色的月牙形的像骨骼的石头,较为完整地呈现在眼前。

  “这可能是恐龙化石。”联想到附近地域曾发现过恐龙化石,龙万东赶紧打电话通知了镇政府。随后,北碚区博物馆工作人员随后赶到现场,经过仔细挖掘,将骨骼取了下来,并于当天送往重庆市自然博物馆。

  是何品种?

  为1.6亿年前

  蜥脚类恐龙背肋骨化石

  “这块骨骼为恐龙化石,属于蜥脚类恐龙,初步判断为该类恐龙的背肋骨中后部,可能是该类龙背肋骨中第6~10根,靠近脊椎的地方。”昨日,重庆市自然博物馆研究员、恐龙研究专家姜涛来到发现化石的现场,通过仔细比对,并结合前天看到的实物后表示。

  据介绍,这块骨骼化石呈月牙形,两头高,中间有一延伸段,月牙处为肋眼。化石总长约18厘米,两个月牙之间相距约21厘米。化石的横断面能明显地看出“蜂窝”状纹路,这也是判断其为骨骼的重要特征。

  姜涛表示,化石出土的岩层,内为紫红色砂岩,外为黄褐色的砂岩和泥土,按照地质填图看,该土层符合蜥脚类恐龙生长的年代——即1.6亿年前的中晚期侏罗纪时代。

  长啥样子?

  恐龙中体型最大 脖子是长颈鹿两倍

  看过电影《侏罗纪公园》的市民对片中高大的“霸王龙”可能还有记忆。可你知道吗,蜥脚类恐龙其实比“霸王龙”还要大,是恐龙中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

  姜涛介绍,恐龙主要分为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剑龙四大类,在所有陆生动物中,蜥脚类恐龙是恐龙中最大的。大家熟知的兽脚类恐龙,如鼎鼎大名的暴龙(霸王龙),身长比蜥脚类恐龙还要小13米左右。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蜥脚类恐龙中,身长最大的超过30米,有很长的颈和尾,粗壮的四肢支撑着如大酒桶般的身躯,主要是以植物为食。”姜涛说,雷龙、地震龙、超龙等都属于蜥脚类恐龙,脖子很长,通常可达到15米左右,是长颈鹿的两倍。

  价值如何?

  再次证明

  远古生物曾经在此生活

  根据重庆市自然博物馆记载,距离此次发现化石约2公里处的汽车站和飞蛾山,在1975年和2002年均发现了大量蜥脚类恐龙化石。这次偶然发现的恐龙化石,目前只有一根较为完整。工作人员在发现地附近简单勘测性挖掘后,并没有发现其他线索。

  姜涛为此初步判断,该骨骼化石有可能并非“原地埋藏”,而是“异地埋藏”,即地壳运动时,被冲击到此的孤物。“但发现有恐龙化石,则相当于有了一个线索,也能再次证明有远古生物曾经在此生活过。

  “目前无法明确判断,是因为这块骨头属于肋骨,很有可能伴随有脊椎骨。”姜涛解释,此次发现的背肋骨与脊椎紧密联系,且周围有较多的岩石,再加上附近区域曾经发现过大面积的恐龙化石,这里到底还有没有大面积的化石出现,还需要进一步的勘测挖掘。

  北碚区博物馆业务部主任陆韵羽表示,目前发现的这根骨骼化石暂时保存在区博物馆内,同时已派出工作人员对发掘现场进行保护,待与相关专家商议讨论后,再进行保护性的勘测挖掘。

  链接

  重庆发现的恐龙明星

  最巨型:合川马门溪龙

  发现时间:1957年

  发现地点:合川太和镇鼓楼山

  生活年代:侏罗纪晚期(1.5~1.35亿年前)

  体长22米,身高3.5米,体积相当于两辆公交车,估计体重26吨,是迄今亚洲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恐龙化石,也是世界上颈部最长的恐龙,19节颈椎一个都不少,总长度达9米。

  最凶猛:上游永川龙

  发现时间:1977年

  发现地点:永川上游水库

  生活年代:侏罗纪晚期(1.5~1.35亿年前)

  是中国首次发现、也是迄今保存最完整的肉食恐龙化石。它的前肢很短却灵活,长着又弯又尖的利爪,可牢牢抓住猎物;后肢又长又粗壮,奔跑起来十分迅猛,比大家熟悉的霸王龙还要凶猛,可谓天生的猎手。

  最温顺:江北重庆龙

  发现时间:1981年

  发现地点:江北猫儿石

  生活年代:侏罗纪晚期(1.5~1.35亿年前)

  身长只有3~4米,是恐龙中的小个子。背上耸立着两排尖刀般的骨板,尾巴上长着两对剑棘,看上去非常凶猛。其实,它属恐龙中最温顺的剑龙家族,这些武器只有在受到侵犯时才动用。

  揭秘

  重庆:建在恐龙脊背上的城市

  “我们现在生活的重庆,曾经其实是恐龙生活的乐园。”重庆市自然博物馆馆长欧阳辉表示,四川盆地是亚洲甚至世界恐龙曾经生活最密集的地方,自贡和重庆是其中最密集的两大地区。

  “重庆恐龙虽没有自贡数量多,但分布面广,种类丰富,有不少享誉世界的明星。”欧阳辉说,全市共有恐龙化石点40余处,较完整的化石近10具。更神奇的是,重庆主城竟是恐龙化石密集分布的地区。渝中区朝天门、鹅岭公园、捍卫路、大田湾、上清寺的人民小学、五一路;南岸区铜元局、市第五人民医院;江北区大石坝、猫儿石;北部新区大竹林;九龙坡区马王场;北碚区金刚碑、澄江镇、童家溪镇等地都发现或发掘过。其中,北碚区是发现较多的地方,共发现13处四大类恐龙化石。

  “在一个大城市,像重庆这样发现这么多恐龙化石,可说是绝无仅有。”欧阳辉说,侏罗纪是恐龙生活的主要时代之一,大量古生物化石的发现,也证实了在侏罗纪晚期和白垩期早期,重庆是个河湖纵横、丛林密布、灌木丛生、气候温暖湿润的地方。现在的重庆主城恰恰就是一座建在侏罗纪地层上的城市,也可以说是一座建造在恐龙脊背上的城市。

  商报记者 余常海

  实习生 赵丹丹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丨陈鹰作品赏析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