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重庆市GDP增长10.9%
在刚过去的2014年中,我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在新常态中奋发有为。1月20日,记者从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65.40亿元,同比增长10.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61.03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6531.86亿元,同比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6672.51亿元,同比增长10%。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8750.14亿元,同比增长11.1%,占GDP的比重为61.3%。
2014年,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来之不易。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智奎在发布会上称,成绩不错的原因,缘于我市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同时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抢抓机遇。具体可以总结为“见势早、路子对、步子稳、措施实”。
见势早,我市努力掌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从2013年下半年起,市委坚持每季度开一次市委常委会分析经济形势,由市委书记孙政才亲自主持,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重大专题调研。市长黄奇帆多次召开专题会、现场办公会,及时研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做好调度和安排。
路子对,我市严格遵循和落实国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细化了相关配套措施,促进各区域差异发展、特色发展,避免了无序竞争。在发展动力转换上,我市抓住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同发展,向改革、开放、创新三大支撑要活力、要动力,同时着力防范风险,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关键。
步子稳,我市积极加强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基础工作。如在一些产业项目已经发力的同时,不忘规划新的产业集群布局,包括十大新兴产业,就是在为我市经济发展布局后续力量。
措施实,我市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和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如投资乏力时,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企业遇到困难时,加强调度;消费内需不足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张智奎称,2014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2015年,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给予了重庆开放开发新的战略机遇,加之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落实,重庆经济增长有望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我市经济呈现4个“结构优化”
2014年,我市按党中央、国务院“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要求努力推进各项工作,大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新常态中奋发有为,全市经济呈现4个“结构优化”。
1、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014年,我市继续突出高端化、配套化、集聚化,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格局。其中,三次产业占比优化调整为7.4∶45.8∶46.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第二产业,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
工业结构方面,电子制造业、汽车产业两大支柱产业全面发力,产业链一体化加快发展,形成了“5+6+860”全球最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1+10+1000”国内最大汽车产业集群,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提高到40%以上,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5%。装备、材料、轻纺等传统产业通过升级,去年也实现了10%以上的产值增幅。页岩气、机器人、物联网等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服务业结构方面,我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2.3%,服务贸易增长25%。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6%。同时,我市实施了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保税贸易、大数据云计算、跨境结算等“五大专项”,实现824亿美元离岸金融结算,完成1602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
2、动力结构持续优化
2014年,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协同发力,有力地支撑了我市经济增长。
投资方面,2014年,我市投资一直保持18%左右的增速。这主要得益于我市大力推进以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商务集聚区等40大项目群为核心的重点项目建设。
消费方面,全市社零总额增长13%。购物之都、会展之都、美食之都建设步伐加快,百亿级商圈和市场分别增至10个和15个,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500亿元,同比增长53%。
进出口方面,我市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扩大向东向西开放,构建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开放体系,进出口总额达955亿美元。同时大力推进“渝新欧”铁路口岸建设,拥有铁路、航空、内河航运3种国家一类口岸,以及3个保税区,形成“三个三合一”内陆开放平台,周边省市货物中转量占重庆港口货物吞吐量5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06亿美元,连续4年突破百亿美元。
3、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2014年,我市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经济发展基础更加夯实。制造业投资增长21.5%,汽车、电子、通用装备等产业投资增长40%以上。工业投资占比提高到31.5%,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占比分别为25.6%和27.5%,三大板块布局更趋合理,增加了发展后劲。
融资主体更加多元化。2014年,我市出台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意见,启动了交通、市政等13个PPP项目、总金额约1300亿元。设立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增添发展动力,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科技、文化、旅游业等六大产业基金募资127亿元。民间投资比重达到49.6%,提高了3.5%。
4、效益结构持续优化
我市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同步向好,生态效益稳步提升。
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22亿元,同比增长13.9%,与GDP、投资、消费、规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态势一致。
在生态效益方面,我市坚持实施低碳绿色发展战略,通过实施节能改造,工业能耗水平持续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4%左右。全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碳排放分别下降3%和2.5%左右,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全市一体化科学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记者从1月20日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全市深入推进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各区域、各区县着力推动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协调发展,全市一体化科学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都市功能核心区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2014年,都市功能核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45.40亿元,同比增长9.1%。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77.9%,达到全国服务业领先地区水平。
投资方面,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267.30亿元,同比增长12.0%。
都市功能拓展区 积极引导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布局
2014年,都市功能拓展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31.36亿元,同比增长12.2%。
第二产业增加值1879.54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工业增加值1598.63亿元,同比增长14.6%。
投资方面,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54.69亿元,同比增长17.9%。
城市发展新区 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
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30.23亿元,同比增长11.6%。
工业增加值2063.96亿元,同比增长12.5%。
投资方面,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97.40亿元,同比增长21.5%。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 走绿色发展之路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66.37亿元,同比增长10.4%。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2.04亿元,同比增长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