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重庆脱贫攻坚 预计808个贫困村销号 95.3万人脱贫

05.01.2016  09:06

  2015年12月29日,彭水岩东乡下坝村贫困户郑建平(右)收获了第一批秀珍菇。

  岩东乡政府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食用菌产业,以企业将菌袋送入农民家中、农民自行管理生产、企业再进行回购的方式,帮助村民通过发展产业脱贫。据测算,农民每20平方米的房屋将实现年收入1.2万元。今年,郑建平打算将自家一楼120平方米的房屋全部用来生产秀珍菇,年收入有望达到7万余元。

  对于42岁才讨到老婆,又必须待在家里侍候多病老母亲的涪陵区贫困户尤光伦而言,搬离大山的愿望曾经遥不可及。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当地一家蔬菜合作社,主动上门垫资8万元帮其完成扶贫搬迁,还为他提供了务工岗位。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市许多贫困群众都迎来这样的好事:市委、市政府打响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预计有808个贫困村销号、95.3万贫困人口越过扶贫标准线脱贫,完成既定目标。

  “贫困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物质上的匮乏,二是观念上的落后。”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脱贫,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物质上的匮乏,归根结底是经济问题,这必须依靠发展来解决。那么,发展的资金哪里来?怎么用?

    去年,我市广泛整合各方资金资源,找准穷根精准施策。全年市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落地36.7亿元,同比增长43%。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筹集社会帮扶资金21.7亿元,引进协调资金36亿多元。

    有了资金,还要确保精准到户。我市出台相应文件,进一步推动政策、资金、力量向贫困区县、贫困村、贫困户集聚。例如,在基础设施上,将纳入规划的贫困村通村通畅工程建设补助标准提高至55万元/公里;在产业上,重点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对达到一定规模并脱贫的,给予创业补贴等。

    2015年销号的808个贫困村,每村获得财政专项资金200万元,整合资金800余万元,村均投入超过1000万元。在政策引导和资金保障下,这些投入转化为项目,为贫困群众脱贫提供了支撑。

    以涪陵区为例,该区立足产业发展推出了1222个项目,实现了2015年行政村硬化公路通畅率100%、相对集中居住点自来水到户率100%和农户用电“一户一表”覆盖率超过95%的目标,每个有基本能力的贫困户,都发展起至少1个以上的产业。

    改变贫穷落后,贫困群众还需要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潼南区立足于扶贫先扶志,不断在贫困村开展活动,转变其“等、靠、要”的观念,让许多贫困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意识到了“精神脱贫”的重要性。现在,村里打麻将和酗酒的人少了,转而走上种植、养殖道路。

    市扶贫办表示,2015年销号的贫困村和越线的贫困群众,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继续享受扶贫政策扶持。

    记者还了解到,在“十三五”开局的2016年,我市将推进885个贫困村整村脱贫、60万贫困人口越线达标,并探索建立城乡统筹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和制度,固化扶贫成果。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